卷九·世间多有精物妖怪百端
谨按鲁相右扶凤臧仲英为侍御史,家人作食设桉,倏有不清尘土投污之。炊临熟,不知釜处。兵弩自行,火从箧麓中起,衣物烧尽,而簏故完。妇女婢使悉亡其镜,数日,堂下掷庭中,有人声言“女镜”。女孙年三四岁亡之,求不能得,二三日乃于清中粪下啼。若此非一。
汝南有许季山者,素善卜卦,言家当有老青狗物,内中婉御者益喜与为之。诚欲绝,杀此狗,遣益喜归乡里。皆如其言,因断无纤介,仲英迁太尉长史。
汝南汝阳西门习武亭有鬼魅,宾客宿止多死亡,其厉□者皆亡发失精。寻问其故,云先时颇已有怪物。其後郡侍奉掾宜禄郑奇来,去亭六七里,有一端正妇人,乞得寄载。奇初难之,然俊上车,入亭,趋至楼下,吏卒檄白:“楼不可上。”奇云:“我不恶也。”时亦昏冥,遂上楼,与妇人栖宿。未明,发去,亭卒上楼扫除,见死妇,大惊,走白亭长。亭长击鼓会诸庐吏,共集诊之,乃亭西北八里吴氏妇。新亡,以夜临殡,火灭;火至,失之,家即持去。奇发行数里,腹痛,到南顿利阳亭加剧物故,楼遂无敢复上。
谨按北部督邮西平郅伯夷年三十所,大有才决,长沙太守郅君章孙也。日哺时到亭,敕前导入。录事掾白:“今尚早,可至前亭。”曰:“欲作文书。”便留,吏卒惶怖,言当解去。传云:“督邮欲於楼上观望,亟扫除。”须臾便上。未冥,楼镫阶下复有火。敕:“我思道,不可见火,灭去。”吏知必有变,当用赴照,但藏置壶中耳。既冥,整服坐诵《六甲》、《孝经》、《易本》讫,卧。有顷,更转东首,以□巾结两足帻冠之,密拔剑解带。夜时,有正黑者四五尺,稍高,走至柱屋,因覆伯夷。伯夷持被掩,足跣脱,几失再三,徐以剑带击魅脚,呼下火上照视,老狸正赤,略无衣毛,持下烧杀。明旦发楼屋,得所髡人结百余,因从此绝。伯夷举孝廉,益阳长。
《楚辞》云:“鳖令尸亡,氵斥江而上,到?昏山下苏起,蜀人神之,尊立为王。”汉淮阳太守尹奇,其治严酷,死未及殓,怨家欲烧之,尸亦飞去,见于书傅。楼上新妇,岂虚也哉!世间多有伐木血出以为怪者。
谨按桂阳太守江夏张辽叔高去鄢令家居,买田,田中有大树十余围,扶疏盖数亩地,播不生谷,遣客伐之,木中血出。客惊怖,归,以其事白叔高。叔高大怒,曰:“老树汁出,此何等血。”因自严行复斫之,血大流□。叔高使先斫其枝,上有一空处,白头公可长四五尺,忽出往赴叔高,叔高乃逆格之,凡杀四头。左右皆怖伏地,而叔高恬如也。徐熟视,非人非兽也,遂伐其木。其年司空辟侍御史,後为兖州刺史,以二千石之尊,过乡里,荐祝祖考。白日绣衣,荣羡如此,其祸安居?《春秋国语》曰:“木石之怪夔,魍魉。”物恶能害人乎!世间多有蛇作怪者谨按车骑将军巴郡冯绲鸿卿为议郎,发绶笥,有二赤蛇,可长二尺,分南北走,大用忧怖。许季山孙字宁方,得其先人秘要,绲请使卜,云:“君後三岁当为边将,东北四五千里,官以东为名,复五年为大将军南征,此吉祥。”鹏卿意解,实应且惑。居无几,拜尚书、辽东太守、廷尉、太常。
会武陵蛮夷黄高攻烧南郡,鸿卿以威名素著,选登亚将,统六师之任,奋鸠虎之势。後为屯骑校尉、将作大匠、河南尹,复再临理官,纪数方面,如宁方之言。《春秋》外蛇与内蛇斗,文帝时亦复有此,传志著其于云为,而鸿卿独以终吉,岂所谓或得神以昌乎?世间人家多有见赤白光为变怪者谨按太尉梁国桥玄公祖为司徒长史,五月末所,于中门外卧,夜半後,见东壁正白,如开门明,呼问左右,左右莫见。因起自往手擦摸之,壁自如故,还床,复见之,心大悸动。其旦,予适往候之,语次相告,因为说“乡人有董彦兴者,即许季山外孙也。其探赜索隐,穷神知化,虽□孟、京房无以过也。然天性偏狭,羞于卜术,间来候师王叔茂,请起往迎。”须臾便与俱还。公祖虚礼盛钻馔,下席行觞。彦兴自陈:“下土诸生,无他异分,币重言甘,诚有□□。颇能别者,愿得从事。”公祖辞让再三,而乃听之。曰:“府君当有怪白光如门明者,然不为害也。六月上旬鸡鸣时,南家哭声吉也。到秋节迁北行郡,以金为名,位至将军,三公。”公祖曰:“怪异如此,救族不暇,何能致望於所不图,此相饶耳。”到六月九日未明,太尉杨秉暴薨。七月二日,拜钜鹿太守。“钜”边有金,後为度辽将军,历登三事。今妖见此而应在彼,犹赵鞅梦童子裸歌而吴入郢也。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十三经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通典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帝范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吕氏春秋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小八义
- 开辟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无量寿经
- 知言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