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者:孝元帝 介绍:
金楼子,六卷,梁孝元皇帝撰。《梁书·本纪》称帝博览群书,著述词章,多行於世。其在藩时,尝自号金楼子,因以名书。《隋书·经籍志》、《唐书》、《宋史·艺文志》俱载其目,为二十卷。晁公武《读书志》谓其书十五篇,是宋代尚无阙佚。至宋濂《诸子辨》、胡应麟《九流绪论》所列子部,皆不及是书。知明初渐巳湮晦,明季遂竟散亡。故马骕撰《绎史》,徵采最博,,亦自谓未见传本,仅从他书摭录数条也。今检《永乐大典》各韵,尚颇载其遗文。核其所据,乃元至正间刊本。勘验序目,均为完备。惟所列仅十四篇,与晁公武十五篇之数不合,其二南五霸一篇与说蕃篇,文多复见。或传刻者淆乱其目,而反佚其本篇欤?又《永乐大典》诠次无法,割裂破碎,有非一篇而误合者,有割缀别卷而本篇反遗之者。其篇端序述,亦惟戒子、后妃、捷对、志怪四篇尚存、馀皆脱逸。然中间兴王、戒子、聚书、说蕃、立言、著书、,捷对、志怪八篇,皆首尾完整,其他文虽搀乱,而幸其条目分明,尚可排比成帙。谨详加裒缀,参考互订,厘为六卷。其书於古今闻见事迹,治忽贞邪,咸为苞载。附以议论,劝戒兼资,盖亦杂家之流。而当时周、秦异书未尽亡佚,具有徵引。如许由之父名,兄弟七人,十九而隐,成汤凡有七号之类,皆史外轶闻,他书未见。又立言、聚书、著书诸篇,自表其撰述之勤,所纪典籍源流,亦可补诸书所未备。惟永明以後,艳语盛行,此书亦文格绮靡,不出尔时风气。,其故为古奥,如纪始安王遥光一节,句读难施,又成伪体。至於自称五百年运余何敢让,俨然上比孔子,尤为不经。是则瑕瑜不掩,亦不必曲为讳尔。
—— 出《四库总目提要》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十三经
- 左传
- 仪礼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易传
- 大戴礼记
- 正史
- 史记
- 宋史
- 隋书
- 新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辽史
- 陈书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徐霞客游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荀子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天玉经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抱朴子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古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