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
在我国古代传统蒙学中,作为幼学课本,除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之外,还有一本读物--《龙文鞭影》。
《龙文鞭影》成书的年代较《三字经》等要晚,是在明朝万历年间才出现的。李氏《蒙求》以掌故内容开其先河,以后陆续出现了一大批掌故、知识蒙书。《龙文鞭影》就是在这种影响下产生的比较完善的一部蒙学书。
《龙文鞭影》原名《蒙养故事》,编撰者萧良有,夏广文作注。萧良有系明朝万历年间进士,字以占,号汉冲,汉阳人,自幼聪颖,有神童之称誉,任国子监祭酒,声望很高,著有《王堂遗稿》。国子监是封建时代国家最高学府,祭酒相当于的校长。以这么高的地位,亲自来撰写蒙书,也就是小学生读的书,可见那时对蒙学教育之重视程度。
后来杨臣铮认为萧作《蒙养故事》有裨幼学,只是太简略了,夏注也有不少错误,于是大加补充订正,书名遂改为《龙文鞭影》。何谓龙文鞭影?很多人不解其中意义。龙文是指古代良马,因见到鞭影就会疾驰,无须鞭打,其含义即是说,读这本书是能收到逸而功倍的效果的。
到了清末,丹徒人李恩绶认为这本书虽风行已久,但有谬误之处,于是又经过了一番校对增删,于光绪年间付梓刊行。
后来又有清人李晖吉、徐瓒,仿照《龙文鞭影》的体例,合编了一部《龙文鞭影二集》。我们所看到的《龙文鞭影》多半是经过了上述一些人的不断增补、订正、充实后的本子。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易经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后汉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北齐书
- 辽史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说苑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中说
- 知言
- 阴符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