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汉世谋于众
两汉之世,事无大小,必谋之于众人,予前论之矣,然亦有持以藉口掩众议者。霍光薨后,宣帝出其亲属补吏,张敞言:“朝臣宜有明言霍氏颛制,请罢三侯就第。明诏以恩不听,群臣以义固争而后许之。今明诏自亲其文,非策之得者也。”哀帝欲封董贤等,王嘉言:“宜延问公卿、大夫、博士、议郎,明正其义,然后乃加爵土;不然,恐大失众心。暴平其事,必有言当封者,在陛下所从;天下虽不说,咎有所分,不独在陛下。前成帝初封淳于长,其事亦议。谷永以长当封,众人归咎于永,先帝不独蒙其讥。”哀帝乃止。是知委曲迁就,使恩出君上,过归于下,汉代多如此也。
西汉时期,无论事情大小,必定跟众人商议,这一点我前边已议论过,然而,也有拿这种方式人微言轻借口堵塞众人意见的情况。霍光死后,宣帝使其在朝中任要职的亲属出任地方官,张敞说:“朝臣之中应当有人公开议论霍氏专制朝政,请求罢免他三个封为列侯的子孙的爵位,让他们回家。些下先降旨为了情义不能听取,群臣用义理坚持择谏,然后再答应他们。如今陛下自已起草诏书,是失策的啊!”哀帝打算封授董贤等人官爵,王嘉说:“应请教公卿、大夫、博士、议郎,公开议论封授的意义,然后再加封爵位、土地;不然,恐怕大失众望。突然公开评议此事,必定有人说应当封授,陛下即便听从,天下人尽管不高兴,怨恨有人分担,不单在陛下身上。先前成帝刚要加封淳于长时,亦曾评议其事,谷永认为淳于长应当加封,众人把罪责归于谷永,先帝不致独自蒙受讥议。” 哀帝于是暂停封授。由此可知,委曲迁就,使恩泽出自君王,过失属于臣下,汉代大多如此。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中庸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汉书
- 后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别史
- 平宋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评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帝范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吴子
- 乾坤大略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黄帝内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杂家
- 千字文
- 墨子
- 智囊全集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西游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何典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