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汉丞相
汉丞相或终于位,或免就国,或免为庶人,或致仕,或以罪死,其复召用者,但为光禄大夫或特进,优游散秩,未尝有除他官者也。御史大夫则间为九卿、将军。至东汉则大不然。始于光武时,王梁罢大司空而为中郎将,其后三公去位,辄复为大夫、列卿。如崔烈历司徒、太尉之后,乃为城门校尉,其体貌大臣之礼亦衰矣。
汉代的宰相,有的在任职期间去世,有的免职回到封地,有的被免职成为平民,有的辞官退位,有的因犯罪而死,其中又被召用的,只是赐以光禄大夫或特进,都是悠闲自由没有固定职守的,没有授予其他官职的人。御史大夫是有的做了九卿、将军,到东汉就不大一样了。开始在汉光武帝时,王梁罢免大司空后做了中郎将,这以后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离位,则又可当大夫、列卿。例如崔烈历任司徒、大尉以后,仍然当了城门校尉,那种优待大臣的礼节也衰微了。
- 推荐作品:
- 子
- 诗经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公羊传
- 易经
- 大学
- 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三国志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传记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江南野史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史通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天工开物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神峰通考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墨子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水浒传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河东记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