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韩柳为文之旨
  韩退之自言:作为文章,上规姚、姒、《盘》、《诰》、《春秋》、《易》、《诗》、《左氏》、《庄》、《骚》、太史、子云、相如,闳其中而肆其外。柳子厚自言:每为文章,本之《书》、《诗》、《礼》、《春秋》、《易》,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参之《孟》、《荀》以畅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此韩、柳为文之旨,要学者宜思之。
  唐代韩愈曾说:写文章时,应该师法上古的名著名篇,诸如《尚书?盘庚》、《尚书?诰》《春秋》、《易经》、《诗经》、《左传》、《庄子》、《离骚》,以及司马迁、杨雄、司马相如的文章。柳宗元则认为,写文章时,首先应以《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易经》为根本,然后参照《谷粱传》的写法,可使文章思路开阔,气势磅礴。参照《孟子》《荀子》,可使文章语气流畅,说理精当。参照《庄子》《老子》,可使文章酣畅淋漓,妙笔生花。参照《国语》,可使文章情趣横生,耐人寻味。参照《离骚》,可使文章意境幽远,发人深省。参照《史记》,可使文章语言优美,简洁精练。韩愈、柳宗元二人为唐代文学大家。他们的写作方法和经验,学习写作的人应当高度重视。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新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列女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荀子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孙子兵法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艺舟双楫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唐传奇
- 东游记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五灯会元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古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