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名世英宰
曹参为相国,日夜饮醇酒不事事,而画一之歌兴。王导辅佐三世,无日用之益,而岁计有余,末年略不复省事,自叹曰:“人言我愦愦,后人当思我愦愦。”谢安石不存小察,经远无竞。唐之房、杜,传无可载之功。赵韩王得士大夫所投利害文字,皆置二大瓮,满则焚之。李文靖以中外所陈一切报罢,云:“以此报国。”此六七君子,盖非扬已取名,了然使户晓者,真名世英宰也!岂曰不事事哉?
西汉曹参担任相国后,日夜饮酒,无所事事,但天下稳定,国泰民安。东晋王导身为三朝宰相,清静无为,而国家岁计有余,王导更是完全不理政事,他曾经自叹说:“人们都说我糊涂,后人应该好好考虑一下我为什么糊涂。”谢安不拘小节,志向高远却又表现为无所作为。唐代的房玄龄、杜如晦,他们的传记中没有可以记载的功劳。大宋韩王赵普凡是收到士大夫议论是非厉害的奏疏,统统把它们放入两口大翁里,装满后就全部烧掉。李文靖把中外上奏陈述厉害的奏章全部压下,说:“我就以此来报效国家。”这六七位君子的本意,都不是想沽名钓誉,以便使自己的名字家喻户晓,他们真是名世杰出的宰相啊!怎么能说他们无所事事呢?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谷梁传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金史
- 北齐书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农家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渊海子平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新齐谐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幻中游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知言
- 僧宝传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