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文学部·书画
兰亭真本
王右军写《兰亭记》,韵媚遒劲,谓有神助。后再书数十余帧,俱不及初本。右军传于徽之,徽之传七世孙智永,智永传弟子辨才,辨才被御史萧翼赚入库内,殉葬昭陵。
草圣草贤
晋张旭善草书,饮酒大醉,呼叫狂走,或以发濡墨而书,人称之草圣。崔瑗善章草,人称之草贤。
怒猊渴骥
唐徐浩书《张九龄告身》,多渴笔,谓枯无墨也,在书家为难。世状其法如怒猊决石,渴骥奔泉。
家鸡野鹜
晋庾翼少时,书与右军。齐名,学者多宗右军。庾不忿,与都人书云:“小儿辈乃厌家鸡,反爱野鹜,皆学逸少书。”
伯英筋肉
晋卫瓘、索靖俱善书,时谓瓘得伯英之筋,靖得伯英之肉。
池水尽黑
张奂长子芝,字伯英,好草书,学崔、杜法,家之布帛,必书而后练。临池学书,池水为之尽黑。
游云惊鸿
晋王羲之善草书,论者称其笔势,飘若游云,矫若惊鸿。
龙跳虎卧
晋王右军善书,人谓右军之书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风樯阵马
宋米芾善书。东坡云:“元章平生篆隶真行草书,分为十卷,风樯阵马,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
柿叶学书
郑虔好书,常苦无纸,遂于慈恩寺贮柿叶数屋,逐日取以学书,岁久乃尽。
绿天庵
怀素喜学书,种芭蕉数万株,取其叶以代纸,号其所曰:“绿天庵”。
驻马观碑
欧阳率更行见古碑是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还,下马伫立,疲倦则席地坐观,因宿其下,三日乃去。
铁户限
智永,右军七世孙,精于书法。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为穿,乃用铁叶裹之,人号“铁户限”。
溺水持帖
赵子固常得姜白石所藏定武不损本《禊帖》,乘舟夜泛而归,行至霅之升山,风起舟覆,行李禊被皆淹溺无余。子固方披湿衣立浅水中,手持《禊帖》,语人曰:“《兰亭》在此,余不足问也。”
钟繇掘墓
魏钟繇问蔡伯喈笔法于韦诞,诞吝不与,繇乃自捶胸呕血,魏祖以五灵丹救活之。及诞死,繇使盗掘其墓,得之。由是书法更进,日夜精思。卧画被穿过表,如厕终日忘归。每见万类,皆画。繇之子会,字士季,书有父风。
字以人重
书法擅绝技者,每因品重,非其人只贻玷耳。故曹操书法虽美不传,褚仆射、颜鲁公、柳少师则家藏寸纸,珍若尺璧,不专以字重也。
换羊书
王鲁直谓东坡曰:“昔王右军书为换鹅书。韩宗儒每得公一帖,即干殿帅姚麟许换羊肉十数斤。可名公书为‘换羊书’矣。”一日,坡在翰苑,以圣节撰着纷冗,宗儒日作数简以图报书,使人立庭下督索甚急。公笑语之曰:“传语:本官今日断屠。”
见书流涕
王羲之十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不盈期月,书便大进。卫夫人见之,语太常王荣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法。”因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书不择笔
唐裴行俭工草隶,每曰:“褚遂良非精纸佳笔未尝肯书,不择笔墨而研捷者,惟予与虞世南耳。”
五云佳体
唐韦陟封郇公,善草书,使侍妾掌五彩笺,裁答授意,陟惟署名。人谓所书“陟”字,若五朵云,号“郇公五云体”。
登梯安榜
韦诞能书。魏明帝起殿,欲安榜,使诞登梯书之。既下,头鬓皓然,因敕儿孙勿复学书。
换鹅书
山阴一道士养好鹅,右军往观,意甚喜,因求市之。道士云:“为我写《道德经》,当举鹅相赠耳。”右军欣然写毕,笼鹅以归。或问曰:“鹅非佳品,而公爱之,何也?”右军曰:“吾爱其鸣唤清长。”
寝食其下
阎立本观张僧繇江陵画壁,曰:“虚得名耳。”再往,曰:“犹近代名手也。”三往,于是寝食其下数日而后去。
画龙点睛
张僧繇避侯景来奔湘东,尝于天皇寺画龙,不时点睛,道俗请之,舍钱数万,落笔之后,雷雨晦冥,忽失龙所在。
画鱼
唐李思训画一鱼甫完,方欲点染藻荇,有客叩门,出看,寻失去画鱼。使人觅之,乃风吹入池,拾起视之,鱼竟失去,止剩空纸。后思训画大同殿壁,明皇谕之曰:“卿所画壁,常夜闻水声,真入神之手。”(思训开元中除卫将军,与其子道昭俱得山水之妙,时号大李、小李。)
画牛隐见
唐太宗时,李至献画牛,昼则啮草栏外,夜则归卧栏中,莫晓其故。僧赞宁曰:“此幻药所画。倭国有蚌泪,和色着物,昼见夜隐。沃焦山有石,磨色染物,昼隐夜见。”
滚尘图
唐宁王善画马,花萼楼壁上画《六马滚尘图》,明皇最爱玉面花骢,后失之,止存五马。
画龙祷雨
曹不兴尝于溪右见赤龙,夭矫波间,因写以献孙皓。至宋文帝时,累月旱暵,祈祷无应。帝取不兴画龙,置之水傍,应时雨足。
画鹰逐鸽
润州兴国寺,苦群鸠鸽栖梁上污秽佛像。张僧繇乃就东壁上画一鹰,西壁上一鹞,皆侧首向檐外,自是鸠鸽不敢复来。
李营丘
李成,营丘人,善画山水林木,当时称为第一,遇目矜贵。生平所画,只用自娱,势不可逼,利不可取,传世者不多。(郭熙是其弟子。)
范蓬头
范宽居山林,常危坐终日,纵目四顾,以求其趣。北宋时,天下画山水者,惟宽与李成,议者谓李成之笔,近视如千里之遥;范宽之笔,远望不离坐外,皆造神奇。
董北苑
沈存中云南中士,时有北苑董源善画,尤工秋岚近景,为写江南山水,可为奇峭。其后建康僧巨然,祖述绵法,皆臻妙理。
王摩诘
唐王维字摩诘,别墅在辋州,常画《辋州图》,山谷盘郁,云水飞连,意在尘外,怪生笔端。秦太虚云:“予病,高符仲携《辋川图》示予曰:‘阅此可愈病。’予喜甚,恍然若与摩诘同入辋川,数日病愈。”
李龙眠
舒城李公麟号龙眠,工白描,人物远师陆、吴,牛马斟酌韩、戴,山水出入王、李。作画多不设色,纯用澄心堂纸为之。唯临摹古画,用绢素。着色笔法,如行云流水,当为宋画中第一。
画仕女
仕女之工,在于得其闺阁之态。唐周昉、张萱,五代杜霄、周文矩,下及苏汉臣辈,皆得其妙,不在施朱傅粉、镂金佩玉以为工。
画人物
人物于画,最为难工,顾陆世不多见。吴道子画家之圣。至宋李龙眠一出,与古争先,得龙眠画三纸,可敌道子画二纸,可敌虎头画一纸,其轻重相悬类若此。
扇上图山水
《南史》:萧贲,竟陵王子良之孙。善书画,常于扇上为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矜慎不传,自娱而已。
画圣
北齐杨子华画马于壁,每夜必踶啮长鸣,如索水草。人谓之“画圣”。
颊上三毛
顾上康画裴叔则,颊上三毛,神采愈俊。画殷荆州像,荆州目眇,顾乃明点瞳子,飞白拂其上,如轻云之蔽日,殷贵其妙。
周昉传真
周昉善传真。郭令公为其婿赵纵写照,令韩干写,复令昉写,莫辨其优劣。赵国夫人曰:“二画俱似。前画空得赵郎形貌,后画兼得其神气、性情、笑语之姿。”
一丘一壑
顾长康画谢幼舆在岩石里,人问其所以,顾曰:“谢云:‘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此子宜置丘壑中。”
传神阿堵
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郑虔三绝
唐郑虔善画山水,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署其尾,曰:“郑虔三绝。”
画风鸢
郭恕先寓岐山下,有富人子喜画,日给醇酒,待之甚厚,久乃以情言,且致匹素。郭为画小童,持线车放风鸢,引线数丈,满之。富人子大怒。与郭遂绝。
维摩像
顾恺之于瓦棺寺画一维摩相,闭户揣摩百余日。画毕,将欲点睛,谓僧曰:“第一日开者,令施十万,第二日五万,第三日开,如例。”及开,光明照寺,施者填门。
画花鸟
五代时,黄荃与子居寀,并画花卉,谓之写生。妙在傅色不用笔墨,俱以轻色染成,谓之没骨图。
画枝叶蕊萼
江南徐熙,先落笔以写其枝叶蕊萼,然后着色,故骨气丰神,为古今绝笔。
韩干马
唐明皇令韩干睹御府所藏画马,干曰:“不必观也,陛下厩马万匹,皆是臣师。”
戴嵩牛
戴嵩善画牛。画牛之饮水,则水中见影;画牧童牵牛,则牛瞳中有牧童影。
错画斗牛尾
《东坡志林》:蜀中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抚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力在角,尾夹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鲍鼎虎
宣城鲍鼎每画虎,扫室屏人声,塞门牖穴屋,取明饮斗酒,脱衣据地,卧起行顾,自视真虎也。
画竹
文与可画竹,是竹之左氏也,子瞻却类庄子。又有息斋李衎者,亦以竹名。所谓东坡之竹,妙而不真;息斋之竹,真而不妙者是也。梅道人始究极其变,流传既久,真赝错杂。
画梅花
衡州花光长老善画梅花,黄鲁直观之曰:“如嫩寒春晓,行孤山水边篱落间,但欠香耳。”又杨补之墨梅清绝。
花竹翎毛
唐崔白、艾宣工花竹翎毛。唐人花鸟,边鸾画如生。
画草虫
吴僧善画草虫,以扇送司马君实,因谢云:“吴僧画团扇,点染成微虫,秋毫皆不爽,真窃天地功。”
米南宫
米芾字符章,天姿高迈。初见徽宗,进所画《楚山清晓图》,大称旨。枯木松石,时出新意,然传世不多。其子友仁,字符晖,能传家学,作山水,清致可掬,成一家法。
名画家
宋四大家:南宋以后,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四家,俱登祇奉,名著艺苑。
元四大家
赵子昂字孟俯,号松雪。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黄公望字可久,号大痴,又号一峰老人。王蒙字叔明,一号黄鹤山樵。俱胜国时人,以画名世。
- 推荐作品:
- 子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尔雅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明史
- 晋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千字文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白牡丹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僧伽吒经
- 庄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诗文评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