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杨
历史来源
「杨」源出;
一;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云。周武王分封其第叔虞于唐邑(山西翼城)。出公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以国为氏。
二;为五胡十六国时氐族姓氏,据《晋书》云;氐有杨氏,世居仇池(甘肃仇池山)。
三;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代北姓「莫胡芦」氏,后改为汉字单姓「杨」氏。
四;出自「扬」姓。以邑为氏。古时有「扬氏邑」。
家族名人
杨戬(二郎神)
杨坚,杨广
杨玉环(杨贵妃)
杨行密(852~905)
字化源。五代吴国开国君主。庐州合肥人。少为群盗,占据庐州,唐昭宗拜为淮南节度使,封吴王,悉有淮南江东地,在位十五年。后其子溥称帝,追尊为太祖武皇帝。
杨业
宋朝太原人。初事北汉,骁勇善战,赐姓刘,名继业。北汉亡,归宋,刺代州,积功迁云州观察使,后潘美以忠武军节度使北征,业副之,连拔应、寰、朔各州。会契丹国母萧氏率众南下,复陷寰州,业等在朔州,蔚州刺史王侁等偪业赴敌,既战而败,援兵不至,力竭被擒,不食三日死。后杨氏几代杨延昭,杨文广一直为北宋王朝捍卫疆土,杨家将的忠勇事为后人传诵。
杨秀清(?~1856)
原名嗣龙,清朝广西桂平人。因与洪秀全约为兄弟,故改名秀清。与秀全同起事,屡败清兵,封东王,太平军号令几全出自秀清,权势颇盛,故世并称洪杨,后为韦昌辉所杀。
地望分布
河南弘农郡,甘肃天水郡,河南河内郡。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尔雅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都城纪胜
- 通典
- 史通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谱录
- 茶经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