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七十七 丁
历史来源
「丁」源出:
一、出自姜姓。以谥号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云: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分封诸侯,姜太公望受封于齐。其子伎,死后谥号为“丁公”。其后遂以“丁”为氏。
二、 据《三国志·孙匡传注》云:三国吴时,孙权因其孙匡烧损茅芒,以乏军用。别其族为丁氏。
三、出自西域回族姓。伊斯兰教穆斯林本无姓氏。元朝末年,有人名丁鹤年,其曾祖名阿考丁,祖父名苦思丁,父名职马禄丁,从兄名吉雅谟丁。其后汉化,遂以"丁"为氏。
家族名人
丁密
东汉岑溪人,字靖公,以孝顺而知名,父母亡故,在坟边筑屋守三年,相传有双凫(野鸭)飞抵屋旁小池,见人而驯伏,时人以为是其孝行所感应。
丁令威
西汉辽东人,传说曾学道于灵虚山,后化作仙鹤归辽东,停在城门华表柱上,有少年欲射之,仙鹤徘徊于空中,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岁今来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遂冲天直上而去。
丁复
汉初人,随高祖刘邦举兵于薛,后助高祖平定三秦,破项羽将龙且于彭城,官大司马,封阳都侯。
丁允元
南宋常州人,字叔中,淳熙(公元1174-1189年)间任少卿,后因忠谏贬官潮州太守,拨田租兴学养士,筑桥利民,百姓"名宦祠"祀之。
丁兰
东汉河内郡人,少年母逝,用木头雕母像,每日服侍如活人。邻居张叔,酒醉骂木像,用手杖击像头。丁兰怒而打张叔,被捕。传说告别木像时,像为他落泪。
地望分布
河南省兰考县一带、山东省定陶县一带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诗经
- 左传
- 周礼
- 孟子
- 公羊传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清史稿
- 隋书
- 元史
- 魏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说苑
- 近思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医学源流论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牡丹亭
- 长生殿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