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七十八 宣
历史来源
「宣」源出:
一、出自姬姓,以谥号为氏。据《风俗通义》载,周厉王之子静,继位后为王四十六年,死后谥号为"宣",称为周宣王。其支氏子孙有以"宣"为氏者。
二、出自子姓。以谥号为氏。春秋时宋国君主名力,在位十六年,死后谥号为"宣",其后亦有宣氏。
三、据《通志·氏族略·以谥为氏》所载,为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侨如之后。侨如谥"宣伯",其支孙以谥为氏。
家族名人
宣秉
东汉云阳人,字巨公。少修高节。王莽篡位,征之不至。光武帝(公元25-57年在位)时历官御史中丞、大司徒。性俭约,帝叹曰:"楚国二龚(龚舍、龚胜),不如云阳宣巨公。"
宣明
宋代长汀人。字南仲。浩然有归志,筑屋隐居于成南五里岩洞,郡守谢稠题曰"宣岩"。
宣缯
宋代庆元府人。嘉定年间(公元1208-1224年)拜参知政事,官至观文殿大学士,以才知名,卒谥忠靖。
地望分布
陕西省咸阳、户县一带,河南省濮阳县、滑县一带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尔雅
- 其他经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汉书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魏书
- 南史
- 金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法家
- 慎子
- 折狱龟鉴
- 天工开物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葬书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道家
- 老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