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五十九 司
历史来源
1、神农为上古部落首领时,有一位专事占卜的大臣名司怪,其后代子孙以司为姓,称司氏,见《元命苞》。
2、出自以祖字为氏。据《左传》载,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名司成,其子孙以祖字为姓。为司氏一支。
3、出自以人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叔虎,被封于郄,建立郄国,下有卿士司臣,其后亦姓司氏。
4、出自以官名为氏。据《尚友录》载,春秋时有程国,伯爵,时称程伯。至程伯休父时,为周王室司马官,受周天子赐为官族,其支庶子孙遂为司姓。
5、亦出自以官名为氏。据《世本》载,春秋时卫国卫灵公有子公子郢,其子孙世为卫国司寇,后裔以官名为氏,姓司寇氏,司寇亥就是他的后裔,后改为单姓司。
6、出自复姓简化所改。历史上的复姓司德、司空、司功、司徒、司城等,其后裔亦改为单姓司,称司氏。
司姓始祖:司成。
家族名人
司居敬:元朝时恩县(今山东省平原县等地)人,生活简朴,为人耿直至元末为邹县尹。他勤政爱民,常到各地查询民情。当地县民当时最大的困难,是要把田赋运到胶州交纳,路途遥远,往返困难。他曾三次上书,要求改运滕县,终于得到允许。后来又了解到许多人想读书,但没有学校,于是他建造学宫,广设学田,把自己的藏书也捐给学宫。他离职后,县民为他刻石,歌颂他的功德。
司允德:字执中,元朝时东阿人。自幼失父,伺侯母亲以孝见称。他勤奋读书,由太学生累官翰林国史院修撰。母卒筑庐墓侧守孝,有鸣鹤百余只,翔舞上空,久而始去。后立瑞鹤亭于墓侧,以资纪念。
司良辅:代州人,元代儒学正,笃学敦行,高隐不仕,家居教授程朱之学,为一方敬仰的学者。
司九经:字圣典,宁夏人。清朝将军,官至宣化总兵。一辈子骑马打仗,征川、滇、塞北及西藏,为朝廷平定边疆,过着艰苦的军旅生活,受人赞扬。
司昌龄:字静山(1726-?),贡生,高平石末村人,清学者。其祖为御史,其父司九经曾受业于陈文贞相国之门。司昌龄从小受儒学熏陶,乐善古。少年时,他曾受业于丹阳名士丁苍恒先生,成年后,潜心著述,至老不倦,二十年足迹不入城市。雍正末年,本地官员举荐他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辞不赴试,家里藏书万卷,学富四方,高平学者多拜其为师。纂述凡数百卷,计有《十一史精华》、《古学精华》、《泫文备征》、《紫峰集》、《泫志拾遗》等书。县令曾聘请其主编县志,因年老而婉言谢绝,但其所著《泫志拾遗》多为后来修志者所采纳。归安名士沈树德与之情趣相投,共好古文,交往很深,沈树德曾感叹说“余不遇昌龄,谁知余者,昌龄不遇余亦谁知昌龄也”。
司恒心:任远公讳恒心苏鲁司氏之十五代孙山东滕州市龙阳镇下司堂村人清嘉庆廿四年(一八一九年)科入国子监恩贡生就职于国朝直棣州州判掌管事务如州同辅佐知州掌管粮务水利海防管河诸职在龙阳前司堂村立双旗杆后毁于文革当中公一生谨言慎行洁身寡过博学善文尤以澹嗜慾平心气殆养之深而善全其天卒年九十清道光二十六年滕县志人物志儒林有传
迁徙分布
(缺)司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关于司姓的来,说法不一,但皆认同是来源于官名。《左传》上说,春秋时期郑国有大夫司成。在《通志·氏族略》上记载,司姓是郑国司臣之后,望族出于顿丘。而《尚友录》上则说,程伯林父在周担任司马,周天子赐以官族,因而得姓。此外,根据《世本》的记载,司姓是卫灵公之子公子郢的后代,郢的子孙当了卫国的司寇,因此就以官为姓氏……等。据《姓氏考略》的考证,司氏的最早繁衍中心,是古代的顿丘,这个地名曾经出现过《诗经》之中。在春秋时代,顿丘是属于卫国的一个邑,到了战国时代又改为隶属于魏国,位置大约在今河南省浚县的西方,这是司姓子孙的发祥地。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诗经
- 尚书
- 孝经
- 尔雅
- 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齐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三字经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膑兵法
- 吴子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鬼神传
- 十二楼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何典
- 夷坚志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亢仓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