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序
诗人美周公而日“笾豆有践”,恶凡伯而曰“彼疏斯稗”。古之于饮食也若是重乎?他若《易》称“鼎烹”,《书》称“盐梅”,《乡党》、《内则》琐琐言之。孟子虽贱“饮食之人”,而又言饥渴未能得饮食之正。可见凡事须求一是处,都非易言。《中庸》曰:“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典论》日:“一世长者知居处,三世长者知服食。”古人进离肺,皆有法焉,未尝苟且。“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圣人于一艺之微,其善取于人也如是。
余雅慕此旨,每食于某氏而饱,必使家厨往彼灶觚,执弟子之礼。四十年来,颇集众美。有学就者,有十分中得六七者,有仅得二三者,亦有竟失传者。余都问其方略,集而存之。虽不甚省记,亦载某家某味,以志景行。自觉好学之心,理宜如是。虽死法不足以限生厨,名手作书,亦多出入,未可专求之于故纸;然能率由;日章,终元大谬,临时治具,亦易指名。
或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子能必天下之口,皆子之口乎?”曰:“执柯以伐柯,其则不远。吾虽不能强天下之口与吾同嗜,而姑且推己及物;则食饮虽微,而吾于忠恕之道,则已尽矣。吾何憾哉!”若夫《说郛》所载饮食之书三十余种,眉公。笠翁,亦有陈言。曾亲试之,皆阔于鼻而蜇于口,大半陋儒附会,吾无取焉。
- 推荐作品: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尉缭子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法家
- 商君书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疑龙经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园冶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警世通言
- 太平广记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东游记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庄子
- 黄帝四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龙川别志
- 词曲
- 牡丹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