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度情篇
人生而静,其情难见;感物而动,然后可辨。推之于棋,胜败可得而先验。持重而廉者多得,轻易而贪者多丧。不争而自保者多胜,务杀而不顾者多败。因败而思者,其势进;战胜而骄者,其势退。求己弊不求人之弊者,益;攻其敌而不知敌之攻己者,损。目凝一局者,其思周;心役他事者,其虑散。行远而正者吉,机浅而诈者凶。能畏敌者强,谓人莫己若者亡。意旁通者高,心执一者卑。语默有常,使敌难量。动静无度,招人所恶。《诗》云﹕“他人之心,予时度之。”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是静态的,其所思所虑,难于发现,但一与外界事物接触,便产生喜怒哀乐等反应,然后才能清楚地加以辨析。根据这一道理来推测下棋,胜败也是可以预先观察出的。其法则是:谨慎、稳重而不贪的,多得;轻随便而贪婪的,多失。不贸然相争而加强防御,多胜;一味杀夺而不顾后果的,多败。因为失败而回想、检查其错误的,棋艺能够长进;因为胜利而骄傲自满、洋洋得意的,棋艺必然减退。寻求自己的毛病而不寻求他人的毛病,对己有利;只顾攻击对手而不知道对手在进攻自己,对己有害。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棋局上,其思虑必然周密;心灵为种种杂事所纠缠,其思虑必然散缓。目标远大而下正直,吉利;心机浅隘而奸诈,不吉利。能够承认对手的实力的,是强大的人;以为他人不知自己的,灭亡。掌握了关于某一事物的知识,从而能推知同类中其他事物的,棋艺高;固执不变,迂执到愚蠢地步的棋艺低。说话和沉默保持常态,使对手难于测度。行动如静止没有分寸,只能招致他人的厌恶。《诗·小雅·巧言》说:“他人心里在想什么,我不妨加以揣测。”
- 推荐作品:
- 史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孝经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明史
- 宋史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茶经
- 随园食单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庭经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