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释六十甲子性质吉凶七
○丙午丁未天河水
天河水者,乱洒六野,密沛千郊,淋淋泻下银河,细细飞来碧落,此乃天上雨露,发生万物,无不赖之。银河之水,土不能克,故见土不忌,而且有滋润之益;天上之水,地金难生,故见金难益,而亦有涵秀之情;生旺太过则为淫潦,反伤于物,死绝太多则为旱干,又不能生物,要生三秋得时为贵也。水喜长流、大海,内丙午宜癸巳、癸亥,丁未宜壬辰、壬戌,阴阳互见,尤吉;大溪乙卯为雷,井泉己酉为贵,俱以吉论。火喜霹雳,为神龙之火,与此水相济。而倏忽变化,云行雨施,岂有不贵?炉中火旺,大海水旺,如柱中得二火二水,上下上相济,谓之精神俱足,大贵格也;灯头有风,山头有贵,皆以吉论,又须以别水济之方吉;天上就位相克,则忌见之。木石榴、杨柳俱吉,大林有巽,平地有亥,亦吉;松柏、石榴遇丙辛合化,亦以吉论。妙选有灵槎入天河格,是取死绝无根之木,柱无土培则漂流天河是也。土虽不能克,而柱逢庚午辛未,就位相克,土壅水滞,或水又冬生,则水结池塘,必主浊滥;余土如砂中、屋上皆吉,城头,大驿无用,壁上对冲,亦坏造化。水、金虽不能生,独辛亥钗金却属乾天,水在天上,只此最吉;余金亦取天干有庚辛、壬癸者为用,甲乙无益,再以禄马贵人参之始得。妙选又以水生人得庚子、壬子为云腾雨施,生春则旱,夏则潦,冬则寒,独三秋最吉;遇甲辰乙巳、庚辰辛巳,柱中有壬为云,有辰为龙,为风雨作霖;若生冬月,是为霜凝薄露,日时喜遇寅卯温和之气,可解斯冻,俱贵格也。
○甲申乙酉井泉水
井泉水者,寒泉清冽,取养不穷,八家凿之以同饮,万民资之以生活。此水生于金而出于木,故喜见金为福,砂中有土,性与之最宜,钗钏清秀次之,蜡金与钗金相冲,故不宜再见;剑锋申酉太旺,恐有泛滥之灾;海金无取,乙丑为艮,山下出泉,亦吉。此非木不能出,譬之桶论,故见木皆吉,如见平地、大林,须假剑金削之,方可取用;桑拓、杨柳无用;松柏则互换归禄,此其最吉。诸火阴阳互见则吉,霹雳名为入圣,太阳号为显照,二火相见最吉,但不宜并有则凶。诸土路旁、砂中最吉,屋上有天门生水之源,亦吉;城头,壁上与此水则无干涉;大驿就位相克,水为土掩则井不食,须有木去之方可。水喜大海,为引凡入圣;天上、涧下、长流亦不为在灾;大溪甲寅乙卯为吉,如甲申见乙酉,乙酉见甲申,官星互换,最吉;如二水在年时,二木在月日,谓之水绕花堤,乃贵格也。
○壬戌癸亥大海水
大海水者,总纳百川,汪洋无际,包括乾坤之大,升沉日月之光。此水原有清浊,以两般分论:壬戌有土气为浊,癸亥干支纯水而纳音又水,故清。壬戌人嫌山,以土气太盛,有金清之方吉,癸亥最喜见山,然后海水之性始安;涧下丁丑为山,天河与海上下相通,柱中有木为槎则乘槎入于天河,极为上格;长流、大溪等水毕竟皆归于海,以海水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也;壬辰为龙归大海,尤吉,中间又分阴阳互见,干支合化方可;井泉则有所制,与海不通,故不喜见之。诸金独海中第一,以壬戌癸亥喜见甲子乙丑;砂中亦得,余金又当以贵人禄马参之。火喜天上,与海水相为照耀,最吉;霹雳己丑为山,戊癸合化,柱得木火旺地,亦吉;山下、山头、覆灯诸火不宜见。木唯壬子癸丑、壬午癸未俱吉;大林有风冲动,水性不安;平地厚载,则就位相得;松柏、石榴若无土制则漂泊无定。土爱路旁、大驿,唯此二土足以振之不泄,况癸亥见戊申为天关地轴大格,日时遇此厚土,纵有风雷,亦不为害;城头己卯须资艮则吉,如逢霹雳,则雷火变化,海水汹涌,亦主贫寒。
六十甲子纳金取象,其十干有可以为金,有不可以为金者,虽因所值之数不同而五行类化类从之妙,其理亦不可不知。如甲乙、庚辛、壬癸,此三行者可以为金,而丙丁、戊己不与焉;庚辛原金,固为本家之物,壬癸非金也,又胡为金?此金水相生之理,而水亦可以为金,故世有水碧金明之物;甲乙之木,其质坚强,世有木化为石者,可以例见,故此二者可以取象为金,与本家之物同也。丙丁属火,燥刚不同,戊己属土,柔刚不同,与金相反,自不可以金论。戊己庚辛壬癸此六干者可以为木,而甲乙丙丁不预焉。以丙丁原火,所以焚木,自不可取;甲乙原木,胡不取之?殊不知五行中金还金,水还水,火还火,土还土,独木则变,以木资火、水、土之性,假合而生,脉绝而枯槁则还水也,灼之为火则还火也,腐之为土则还土也。故不用木,所以脱体而化神也。六甲轮环,所值之数,五行错综,所得之理,自可以默识矣。凡木皆水所生,其津液即水也,故壬癸可以为木,庚辛之质,其坚与甲乙同,故甲乙可以为金,而庚辛可以为木,互换交通,其理亦无二也。丙丁、甲乙、壬癸取象为水,以壬癸原水也,丙丁其化也,甲乙之津液即为水也;戊己之土所以克水,庚辛之金所以燥水,气有异也,自不可以水论。甲乙、丙丁、戊己取象为火,以丙丁原火也,戊己其化也,甲乙之生燃即火也,壬癸之水所以克火,庚辛之金所以燥火,类不同也,自不可以火论。丙丁、戊己、庚辛纳音属土,戊己原土也,丙丁之火化而为灰,灰即土也,庚辛之金混于土中,乃土之精气所结,故皆可以为土。若壬癸之水润下不凝,甲乙之木散上不止,自不可以土论。究其取象,有轻重,有大小,有刚柔,有气味,有体质,有功用,各各不同,此又兼地支方隅之位,旺相休囚不同,而干天之所值或从本象,或从化象,或从别象,天人交尽,其理生克,互成其义,此金所以有海中、砂中、金泊、白蜡、剑锋、钗钏之别,而金之象无余蕴矣,余木、火、水、土可以例见。此纳音取象所以为造化之妙也与!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新五代史
- 北史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政书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书目答问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