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卷下·书论·妇科论
妇人之疾,与男子无异,惟经期胎产之病不同,并多瘕之疾。其所以多瘕之故,亦以经带胎产之血,易于凝滞,故较之男子为多。故古人名妇科谓之带下,医以其病总属于带下也。主治妇人,必先明冲任之脉。冲脉起于气街,(在毛际两旁。)并少阴之经兵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任脉起于中极之下,(脐下四寸。)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又云;冲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脉之海。此皆血之所从生,而胎之所由系。明于冲任之故,则本原洞悉,而后其所生之病,千条万绪,以可知其所从起。更参合古人所用之方,而神明变化之,则每症必有传受,不概治以男子泛用之药,自能所治辄效矣。至于如俗相传之邪,如胎前宜凉,产后宜温等论。夫胎前宜凉,理或有之。若产后宜温,则脱血之后,阴气大伤,孤阳独炽;又瘀血未,结为蕴热,乃反用姜桂等药,我见时医以此杀人无数。观仲景先生于产后之疾,以石膏、白薇、竹茹等药治之,无不神效。或云∶产后瘀血,得寒则凝,得热则行,此大谬也。凡瘀血凝结,因热而凝者,得寒降而解;因寒而凝者,得热降而解。如桃仁承气汤,非寒散而何?未闻此汤能凝血也。盖产后瘀血,热结为多。热瘀成块,更益以热,则炼成干血,永无解散之日。其重者阴涸而即死,轻者成坚反宗后人之邪说,皆足以害人。诸科皆然,不独妇科也。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三国志
- 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说苑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艺舟双楫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人物志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河东记
- 白牡丹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知言
- 僧伽吒经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长生殿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