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 卷上·方药·药性专长论
药之治病,有可解者,有不可解者。如性热能治寒,性燥能治湿。芳香则通气,滋润则生津,此可解者也。如同一发散也,而桂枝则散太阳之邪,柴胡则散少阳之邪。同一滋阴也,而麦冬则滋肺之阴,生地则滋肾之阴。同一解毒也,而雄黄则解蛇虫之毒,甘草则解饮食之毒,已有不可尽解者。至如鳖甲之消痞块,使君子之杀蛔虫,赤小豆之消肤肿,蕤仁生服不眠,熟服多眠,白鹤花之不腐肉而腐骨,则万不可解者。此乃药性之专长,即所谓单方秘方也。然人只知不可解者之为专长,而不知常用药之中,亦各有专长之功。后人或不知之,而不能用,或日用而忽焉,皆不能尽收药之功效者也。知医者,当广集奇方,深明药理,然后奇症当前,皆有治法,变化不穷。当年神农着《本草》之时,既不能睹形而即识其性,又不可每药历试而知,竟能深识其功能,而所投必效,岂非与造化相为默契,而非后人思虑之所能及者乎?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仪礼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辽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政书
- 读通鉴论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千金方
- 针灸大成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棋经十三篇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山海经
- 水浒传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两晋演义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