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金匮要略》共25篇,首篇《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属于总论性质,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预防等都以举例的形式作了原则性的提示,故在全书中具有纲领性意义。第二至十七篇论述内科病的证治。第十八篇论述外科病的证治。第十九篇论述趺蹶等5种不便归类病的证治。第二十至二十二篇专论妇产科病的证治。最后3篇为杂疗方和食物禁忌。原著前22篇,计原文398条,若单以篇名而论,,包括了40多种疾病,如痉、湿、暍、百合、狐惑、阴阳毒、疟病、中风、历节、血痹、虚劳、肺痿、肺痈、咳嗽、上气、奔豚气、胸痹、心痛、短气、腹满、寒疝、宿食、五脏风寒、积聚、痰饮、消渴、小便不利、淋病、水气、黄疸、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呕吐、哕、下利、疮痈、肠痈、浸淫疮、趺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蛔虫以及妇人妊娠病、产后病和杂病等。共载方剂205首,用药155味。在治疗手段方面,除使用药物外,,还采用了针灸和食物疗法,并重视临床护理。在剂型方面,既有汤、丸、散、酒等内服药剂,又有熏、洗、坐、敷等外治药剂,约10余种。有的对煎药和服药方法以及药后反应都有详细的记载。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论语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周书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孙子兵法
- 百战奇法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谱录
- 随园食单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