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法·指下形状第三
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浮于指下。) 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重按之乃得。) 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一曰浮而短,一曰短而止,或如散。)
滑脉,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与数相似。(一曰浮中如有力,一曰漉漉如欲脱。) 洪脉,极大在指下。(一曰浮而大。) 细脉,小大于微,常有但细耳。微脉,极细而软,或欲绝,若有若无。(一曰小也,一曰手下快,一曰薄,一曰按之如欲尽绝。) 弦脉,举之无有,按之如张弓弦状。(一曰如张弓弦,按之不移。又曰浮紧乃为弦也。) 紧脉,数如切绳状。
(一曰如转索之无常。) 迟脉,呼吸三至,来去极迟。(一曰举之不足,按之尽牢。一曰按之尽牢,举之无有。) 数脉,去来促急。(一曰一息脉六七至,一曰数者进之名。) 缓脉,去来亦迟,小快于迟。(一曰浮大而软,阴与阳同等。) 弱脉,极软而沉,细按之欲绝指下。
(一曰按之乃得,举之即无。) 动脉,见于关上,无头尾大如豆,厥厥动摇。伏脉,极重指着骨乃得。(一曰关上沉不出,名曰伏。一曰手下裁动,一曰按之不足,举之无有。) 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一曰指下无,两旁有。 软脉,极软而浮细。一曰按之无有,举之有余。一曰细小如软。《千金翼》软作濡。) 虚脉,迟大而软,按之不足隐指,豁豁然空。 实脉,大而长,微强,按之隐指, 然。(一曰沉浮皆得。) 促脉,来去数,时一至。 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脉结者生。 代脉,来数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脉代者死。 散脉,大而散,散者气实血虚,有表无里。 革脉,有似沉伏实,大而长,微弦。(《千金翼》以革为牢。) 弦与紧相类。软与弱相类。 浮与芤相类。(又曰浮与洪相类。)微与涩相类。 沉与伏相类。 缓与迟相类。(又曰软与迟相类。) 革与实相类。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周礼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大学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隋书
- 元史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英雄记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帝范
- 三十六计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四圣心源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释家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