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腑方·舌论第三
(论一首)
论曰∶舌者心主,小肠之候也。善用机衡能调五味也。凡有所啖,若多咸则舌脉凝而变色,多食苦则舌皮槁而外毛焦枯,多食辛则舌筋急而爪枯干,多食酸则舌肉肥而唇揭,多食甘则舌根痛而外发落。又曰∶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内合五脏之气也。若脏热则舌生疮引唇揭赤。若腑寒则舌本缩,口噤唇青,寒宜补之,热宜泻之,不寒不热根据脏腑调之。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诗经
- 尚书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中庸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地理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岭外代答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论衡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小说家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心经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冰鉴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沧浪诗话
- 词曲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