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肝虚实第二
(脉四条,方十一首,灸法一首)
肝实热∶
左手关上脉阴实者,足厥阴经也,病苦心下坚满,常两胁痛,息忿忿如怒状,名曰肝实热也。
治肝实热,阳气伏邪热,喘逆闷恐,目视物无明,狂悸非意而言,竹沥泄热汤方。
竹沥(一升) 麻黄(三分) 石膏(八分) 生姜 芍药(各四分) 大青 栀子仁 升麻茯苓 玄参 知母(各三分) 生葛(八分)
上十二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去滓,下竹沥,煮两三沸,分三服。须利,下芒硝三分,去芍药,加生地黄五分(《删繁方》无石膏、生姜、芍
前胡汤方
治肝实热、目痛、胸满、气急塞,泻肝。
前胡 秦皮 细辛 栀子仁 黄芩 升麻 蕤仁 决明子(各三两) 苦竹叶(切,一升)车前叶(切,一升) 芒硝(三两)
上十一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芒消,分三服。(又一方有柴胡三两,共十二味。
防风煮散方
治肝实热,梦怒虚惊。
防风 茯苓 葳蕤 白术 橘皮 丹参(各一两三分) 细辛(二两) 甘草(一两) 升麻 黄芩(各一两半) 大枣(三七枚) 射干(一两) 酸枣仁(三分)
上十三味治下筛,为粗散,以方寸两匕帛裹,以井花水二升煮,时时动裹子,煎取一升,分服之,日二。
远志煮散方
治肝邪热,出言反常,乍宽乍急。
远志 射干 杏仁 大青(各一两半) 茯神 葛根 甘草 麦门冬(各一两) 芍药(二两)?
上十三味治下筛,为粗散,以水二升五合煮竹叶一升,取汁用煮药一匕半,煎取八合为一服,日二。以绵裹散煮之。
地黄煎方
治邪热伤肝,好生悲怒,所作不定、自惊恐。
生地黄 淡竹叶 生姜 车前草 干蓝(各切一升) 丹参 玄参(各四两) 茯苓(二两) 石膏(五两) 赤蜜(一升)
上十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停冷,下蜜肝胆俱实∶
左手关上脉阴阳俱实者,足厥阴与少阳经俱实也,病苦胃胀呕逆,食不消,名曰肝胆俱实
肝虚寒∶
左手关上脉阴虚者,足厥阴经也,病苦胁下坚、寒热,腹满、不欲饮食,腹胀悒悒不乐,妇人月经不利,腰腹痛,名曰肝虚寒也。
补肝汤方
治肝气不足,两胁下满,筋急不得大息,四肢厥冷,发抢心腹痛,目不明了,及妇人心痛,乳痈,膝热,消渴,爪甲枯,口面青者。
甘草 桂心 山茱萸(各一两(《千金翼》作乌头) 细辛 桃仁(《千金翼》作蕤仁) 柏子仁 茯苓 防风(各二两) 大枣(二十四枚)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五升,去滓,分三服。
补肝散
治左胁偏痛久,宿食不消,并目KT KT 昏,风泪出,见物不审,而逆风寒偏甚,消食破气止泪方。
山茱萸 桂心 薯蓣 天雄 茯苓 人参(各五分) 川芎 白术 独活 五加皮 大黄(各七分) 防风 干姜 丹参 浓朴 细辛 桔梗(各一两半) 甘菊花 甘草(各一两)贯众(半两) 橘皮(三分) 陈麦曲 大麦 (各一升)
上二十三味治下筛,酒下方寸匕,日二,若食不消,食后服;若止痛,食前服之。
补肝酒
治肝虚寒,或高风眼泪等杂病,酿松膏酒方。
松脂十斤细锉,以水淹浸一周日,煮之,细细接取上膏,水竭,更添之,脂尽更水煮如前,烟尽去,火停冷,脂当沉下,取一斤,酿米一石、水七斗、好曲末二斗,如家常酿酒法,仍冷下饭,封一百日,脂、米、曲并消尽,酒香满一室,细细饮之
又方 取枸杞子捣碎,先纳绢袋中,率一斗枸杞子、二斗酒渍讫,密封泥瓮勿泄,曝干,天?
防风补煎方
治肝虚寒,目KT KT 视物不明,谛视生花。
防风 细辛 川芎 白藓皮 独活 甘草(各三两) 橘皮(二两) 大枣(三七枚) 甘竹叶(?
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九味,取四升去滓,下蜜更煎两沸,分四服,日三夜一,若五六月以燥器贮,冷水藏之。
槟榔汤方
治肝虚寒,胁下痛、胀满气急,目昏浊、视物不明。
槟榔(二十四枚) 母姜(七两) 附子(七枚) 茯苓 橘皮 桂心(各三两) 桔梗 白术(各四两) 吴茱萸(五两)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若气喘者,加川芎三两,半夏四两,甘草二两。
肝虚目不明,灸肝俞二百壮,小儿斟酌可灸三七壮。
肝胆俱虚∶
左手关上脉阴阳俱虚者,足厥阴与少阳经俱虚也,病如恍惚,尸厥不知人,妄见,少气不能言,时时自惊,名曰肝胆俱虚也。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史记
- 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载记
- 越绝书
- 地理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慎子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温病条辨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古画品录
- 谱录
- 茶经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何典
- 杨家将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唐摭言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词源
- 牡丹亭
- 桃花扇
- 古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