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方中·恶露第十四
(方二十八首)
干地黄汤
治产后恶露不尽,除诸疾,补不足方。
干地黄(三两) 芎 桂心 黄 当归(各二两) 人参 防风 茯苓 细辛 芍药 甘草(各一两)
上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再夜一。
桃仁汤
治产后往来寒热、恶露不尽方。
桃仁(五两) 吴茱萸(二升) 黄 当归 芍药(各三两) 生姜 醍醐(百炼酥)柴胡(各八两)
上八味 咀,以酒一斗,水二升,合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先食服一升,日三。
泽兰汤
治产后恶露不尽,腹痛不除,小腹急痛,痛引腰背,少气力方。
泽兰 当归 生地黄(各二两) 生姜(三两) 甘草(一两半) 芍药(一两) 大枣(十枚)
上七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堕身欲死,服亦瘥。
甘草汤
治产乳余血不尽,逆抢心胸,手足逆冷,唇干腹胀短气方。
甘草 芍药 桂心 阿胶(各三两) 大黄(四两)
上五味 咀,以东流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纳阿胶令烊,分三服,一服入腹中,面即有颜色,一日一夜尽此三升,即下腹中恶血一二升,立瘥。当养之如新产者。
大黄汤
治产后恶露不尽方。
大黄 当归 甘草 生姜 牡丹 芍药 (各三两) 吴茱萸(一升)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去滓,分四服,一日令尽。加人参二两,名人参大黄汤。
柴胡汤
治产后往来寒热,恶露不尽方。
柴胡 生姜(各八两) 桃仁(五十枚) 当归 黄 芍药(各三两) 吴茱萸(二升)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去滓,先食服一升,日三。(《千金翼》以清酒一斗煮。)
蒲黄汤
治产后余疾,有积血不去,腹大短气,不得饮食,上冲胸胁,时时烦愦逆满,手足 疼,胃中结热方。
蒲黄(半两) 大黄 芒硝 甘草 黄芩(各一两) 大枣(三十枚)
上六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清朝服至日中。下若不止,进冷粥半盏即止。若不下,与少热饮自下。人羸者半之。(《千金翼》名大黄汤而无芒硝)
铜镜鼻汤
治产后余疾,恶露不除,积聚作病,血气结搏,心腹疼痛方。
铜镜鼻(十八铢,烧末) 大黄(二两半) 芍药 干地黄 芎 干漆 芒硝(各二两)
乱发(鸡子大,烧) 大枣(三十枚)
上九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二合,去滓,纳发灰,铜镜鼻末,分三服。
小铜镜鼻汤
治如前状方。
铜镜鼻(十铢,烧末) 大黄 甘草 黄芩 芒硝 干地黄(各二两) 桃仁(五十枚)
上七味 咀,以酒六升,煮取三升,去滓,纳镜鼻末,分三服。亦治遁尸心腹痛,及三十六尸疾。
栀子汤
治产后儿生处空,流血不尽,小腹绞痛方。
栀子三十枚,以水一斗,煮取六升,纳当归、芍药各二两,蜜五合,生姜五两,羊脂一两,于栀子汁中煎取二升,分三服,日三。
生地黄汤
治产后三日至七日腹中余血未尽,绞痛强满,气息不通方。
生地黄(五两) 生姜(三两) 大黄 芍药 茯苓 细辛 桂心 当归 甘草 黄芩(各一两半) 大枣(二十枚)
上十一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日三。
大黄干漆汤
治新产后有血,腹中切痛方。
大黄 干漆 干地黄 桂心 干姜(各二两)
上五味 咀,以水三升,清酒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血当下。若不瘥,明旦服一升,满三服,病无不瘥。
麻子酒
治产后血不去方。
麻子五升捣,以酒一斗,渍一宿,明旦去滓,温服一升,先食服。不瘥,夜服一升,当吐下。忌房事一月,将养如初产法。
升麻汤
治产后恶物不尽,或经一月、半岁、一岁方。
升麻三两,以清酒五升渍,煮取二升,去滓,分再服,当吐下恶物,勿怪,良。
治产后恶血不尽,腹中绞刺痛不可忍方∶
大黄 黄芩 桃仁(各三两) 桂心 甘草 当归(各二两) 芍药(四两) 生地黄(六两)
上八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去滓,食前分三服。
治产后漏血不止方∶
露蜂房 败船茹上二味等分作灰,取酪若浆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大黄(三两) 芒硝(一两) 桃仁 水蛭 虻虫(各三十枚) 甘草 当归(各二两)
上八味 咀,以水三升、酒二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当下血。
治产后血不可止者方∶
干菖蒲三两,以清酒五升渍,煮取三升,分再服,即止。
治产后恶血不除,四体并恶方∶
续骨木二十两,破如算子大,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间食粥,或小便数,或恶血下即瘥。此木得三遍煮。
治产后下血不尽,烦闷腹痛方∶
羚羊角(烧成炭,刮取三两) 芍药(二两,熬令黄) 枳实(一两,熬令黄)
上三味治下筛,煮水作汤,服方寸匕,日再夜一,稍加至二匕。
又方 鹿角烧成炭,捣筛,煮豉汁,服方寸匕,日三夜再,稍加至二匕,不能用豉清煮水作汤服之。
又方 捣生藕取汁饮二升,甚验。
又方 生地黄汁一升,酒三合和,温顿服之。
又方 赤小豆捣散,取东流水和服方寸匕,不瘥更作。
治产后血瘕痛方∶古铁一斤,秤锤、斧头、铁杵亦得,炭火烧令赤,纳酒五升,稍热服之神妙。
治妇人血瘕,心腹积聚,产乳余疾绝生,小腹坚满,贯脐中热,腰背痛,小便不利,大便难,不下食,有伏虫,胪胀痈疽肿,久寒留热,胃脘有邪气方∶
半夏(一两六铢) 石膏 藜芦 牡蒙 苁蓉(各十八铢) 桂心 干姜(各一两) 乌喙(半两) 巴豆(六十铢,研如膏)
上九味为末,蜜丸如小豆,服二丸,日三。及治男子疝病。
治妇人血瘕痛方∶
干姜 乌贼鱼骨(各一两)
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末桂心温酒服方寸匕,日三。
- 推荐作品:
- 经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尔雅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魏书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慎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焦氏易林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东游记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李公案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无量寿经
- 知言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刘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