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菜部·葱
释名
芤、菜伯、和事草、鹿胎。
气味
(葱茎白)辛、平;叶温;根、须、汁并无毒。
主治
感冒同寒。用葱白一把、淡豆豉半合,泡汤服,取汗。
伤寒头痛。用连须葱白半斤、生姜二两,水煮,温服。
风湿身痛。用生葱捣烂,加香油几点,水煎,调川芎、郁金末各一钱服。引吐为好。
动胎。有葱白煮浓汁饮下,胎未死即安稳,胎已死即产出。无效再服。药中加川芎亦可。
脱阳危症(大吐大泄之后四肢厥冷,不省人事,或在性交后小腹肾痛,外阴退缩,冷汗厥逆)。先以葱白炒热熨脐,后以葱白三、七根捣烂,酒煮灌服,阳气即回。
突然心痛,牙关紧闭。用老葱白五根,去皮须,捣成膏,以匙送入喉中,再灌入麻油四两,但得下咽即可渐愈。
霍乱烦躁。用葱白二十根、大枣二十枚,水三升煎成二升,分次服。
蛔虫引起心痛。用葱茎白二寸、铅粉二钱,捣成丸服下即愈。葱能通气粉能杀虫。
小便闭胀。用葱白三斤,锉细,炒过,分包两个布袋中,交替熨小腹,气透即通。
大小便闭。用葱白捣烂,调醋封小腹上,同时在封药处灸七壮。
肿毒尿闭,小便不通。用葱切入麻油,煎至黑色,去葱取油,随时涂肿处。
阴囊肿痛。用葱白、乳香捣涂,即时痛止肿消。又方:煨葱,加一点盐,捣成泥,涂肿处。
小便溺血。用葱白一把、郁金一两,加水一升煎至二合,温服。一天服三次。
肠痔有血。用葱白三斤煮汤熏洗 ,立效。
痈疽肿硬 。用米粉四两、葱白一两,同炒黑,研为末,调醋敷贴,药干即换,以肿消为度。
刀伤瘀血。用大葱白二十枚、麻子三升,捣碎,加水九升煮取一升半,一次服,吐出脓血即愈。如未全愈,可再次服药。
跌打损伤。用葱白连叶煨热,捣烂敷伤处。药冷即换。
火焰丹毒。用生葱汁敷涂。
喉中肿疼。气不通畅,用葱须阴干,研为末。每用二钱,加胆矾末一钱,和匀。取二、三分海外侨胞入喉中。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尚书
- 礼记
- 仪礼
- 尔雅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史记
- 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孙子兵法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鬼谷子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人物志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龙城录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释家
- 无量寿经
- 僧宝传
- 老子
- 阴符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子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词源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