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三 草部·黄岑
释名
腐肠、空肠、内虚、经芩、黄文、印头、苦督邮。内部实在的叫子芩、条芩、鼠芩。
气味
(根)苦、平、无毒(一称大寒)。
主治
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女带下、手足寒热,宜服“三黄丸”。随季节而不同。按上列三药的右诹,春季用量是:四两一三两一四两;夏季是:六两一一两一七两;秋季是:六两一三两一三两;冬季是:三两一五两一二两。配好后捣碎和蜜做成丸子,如乌豆大。每服五丸,渐增至七丸。一天服三次。一月后病愈。久服使人健壮。
胸部积热。用黄芩、黄连、黄蘖,等分为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开水送下。此方名“三补丸”。
肤热如火烧,骨蒸(结核)痰嗽等。用黄芩一两,加水二杯,煎成一杯,一次服下。
肝热生翳。用黄芩一两、淡豉三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以熟猪肝裹着吃,温汤送下。一天服二次。忌食酒、面。
吐血、鼻血、下血。黄芩一两,研末,每取三钱,加水一碗,煎至六成,和渣一起温服。
血淋热痛。用黄芩一两,水煎,热服。
妇女绝经期的年龄已过,仍有月经或月经过多。用黄芩心二两,浸淘米水中七天,取出炙干再浸,如此七次,研细,加醋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安胎清热。用芩、白术,等分为末,调米汤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开水磅下。药中加神曲亦可。
产后血渴,饮水不止。用黄芩、麦门冬,等分为末,水煎,温服。
附方
黄芩的主要功用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本品“得酒,上行;得猪胆汁,除肝胆火;得柴胡,退寒热;得芍药,治下痢;得桑白皮,泻肺火;得白术,安胎。”
- 推荐作品:
- 经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国语
- 盐铁论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六韬
- 将苑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黄帝内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四圣心源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葬书
- 九章算术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小说家
- 山海经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道家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尹文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