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一十四 草部·夏枯草
释名
夕句、乃东、燕面、铁色草。
气味
(茎、叶)苦、辛、寒、无毒。
主治
肝虚目痛(冷泪不止,羞明畏日)。用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茶汤调下。
赤白带下。夏枯草开花时,采来阴干,研为末。每服二钱,饭前服,米汤送下。
血崩。用夏枯草研为末,每服一小匙,米汤调下。
产后血晕,心气欲绝,用夏枯草捣烂,绞汁服一碗,极效。
打伤、刀伤。把夏枯草在口中嚼碎后敷在伤处。
汗斑白点。用夏枯草煎成浓汁,每天洗患处。
瘰疬(不论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用夏枯草六两,加水两杯,煎至七成,吃完饭过一段时间以后温服。体虚者,可用夏枯草煎汁熬膏服,并以膏涂患处。兼服十全大补汤加香附、贝母、远志更好。
附方
夏枯草的功用是清肝明目,用瘀消瘤,还有利尿降压的作用。民间又用它来泡茶,作清凉被动暑剂。
- 推荐作品:
- 子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大学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史记
- 三国志
- 明史
- 晋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元史
- 金史
- 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史通
- 传习录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北溪字义
- 素书
- 六韬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何典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春秋配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宝传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闲情偶寄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