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八 素问·大奇论
肝满、肾满、肺满皆实,即为肿。肺之雍,喘而两胠满;肝雍,两胠满,卧则惊,不得小便;肾雍,脚(《甲乙经》作胠)下至小腹满,胫有大小,髀胻大跛,易偏枯。
肝经、肾经、肺经胀满者,其脉搏必实,当即发为浮肿。肺的脉象壅滞,则喘息而两胁胀满。肺的脉象壅滞,则两胁胀满,睡卧时惊惕不安,小便不利。肾的脉象壅滞,则从胁下至小腹部胀满,两侧小腿粗细不同,患侧从臀部至小腿或肿大、或短缩(跛),容易得“偏枯”。
心脉满大,癎、瘛、筋挛。肝脉小急,癎、瘛、筋挛。肝脉骛暴,有所惊骇,脉不至若瘖,不治自己。肾脉小急,肝脉小急,心脉小急,不鼓皆为瘕。
心的脉象满、大,(是心经热盛,耗劫肝阴,心神被伤,筋脉失养,故)发生癫痫、抽搐及筋脉拘挛等症。肝的脉象小、急,(是肝血虚而寒滞肝脉,血不养心,筋脉不利,故)发生癫痫、抽搐和筋脉拘挛。肝的脉象急疾而暴乱,是由于受到了突然的惊吓,如果按不到脉搏或突然出现失音的,(这是因惊吓一时气逆而致脉气不通)不需治疗,待其气通即可恢复。肾、肝、心三脏的脉象均小、急、沉(不鼓),(是气血积聚在腹中的脉象,)皆当发为“瘕”。
肾肝并沉为石水,并浮为风水,并虚为死,并小弦欲惊。
肾和肝的脉象,均见沉脉,为“石水”;均见浮脉,为“风水”;均见虚脉,为死症;均见小、弦,将要发生惊厥。
肾脉大急沉,肝脉大急沉,皆为疝。心脉搏滑急为心疝,肺脉沉搏为肺疝。
肾和肝的脉象,大、急、沉,均为“疝”。心的脉象搏动急疾流利(滑、急),为“心疝”;肺的脉象沉而搏击于指下,为“肺疝”。
三阳急为瘕,三阴急为疝。二阴急为癎厥,二阳急为惊。
太阳经的脉象急疾,(是受寒血凝,发)为“瘕”;太阴经的脉象急疾,(是受寒气聚,发)为“疝”;少阴经的脉象急疾,(是邪乘心肾,发)为“痫厥”;阳明经的脉象急疾,(是木邪乘胃,发)为“惊厥”。
脾脉外鼓,沉为肠澼,久自已。肝脉小缓为肠澼,易治。肾脉小搏沉为肠澼,下血,血温、身热者死。心肝澼亦下血,二脏同病者,可治;其脉小沉濇为肠澼,其身热者死,热见七日死。
脾的脉象见沉而又有向外鼓动之象,是痢疾患者,(为里邪出表的脉象)日久必然自愈。肝的脉象小、缓,是痢疾患者,(邪气较轻,)容易治愈。肾的脉象小、搏、沉,是痢疾患者伴有便血的,若血热发烧(,是邪热有余,真阴伤败),为预后不良的死症。心、肝二脏的脉象都有病,又是痢疾患者伴有便血的,如果是两脏顺证的可以治疗;若其脉都出现小、沉、涩的痢疾患者,兼有发烧症状,预后多不良,如连续发烧七天以上则死。
胃脉沉鼓涩,胃外鼓大,心脉小坚急,皆鬲偏枯,男子发左,女子发右,不瘖舌转可治,三十日起;其从者瘖,三岁起;年不满二十者,三岁死。
胃的脉象沉而应指涩,或者浮而应指大,以及心脉象小、坚、急,都属气血隔塞不通,当病偏枯半身不遂。若男子发病在左侧,女子发病在右侧,说话正常,舌体转动灵活,可以治疗,经过三十天可以痊愈。若男子发病在右侧,女子发病在左侧,不能发出声音的,需要三年才能痊愈;如果患者年龄不满二十岁,此为禀赋不足,不出三年就要死亡。
脉至而搏,血衂,身热者死;脉来悬钩浮为常脉。脉至如喘,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与人言,脉至如数,使人暴惊,三四日自已;脉至浮合,浮合如数,一息十至以上,是经气予不足也,微见九、十日死。
脉来搏指有力,病见“血衄”,身体发热,(为真阴脱败的)死证;若是脉来悬、钩、浮的,则是失血的常见脉象。脉来喘急,突然昏厥,病名叫“暴厥”,暴厥发病时不能言语。脉来如数,得之突然受到惊吓,经过三四天就会自行恢复。脉来浮、合,像(热盛时的)数脉一样急疾,一呼一吸跳动十次以上,这是十二经脉的气均已不足的现象,从开始见到这种脉象起,在第九日与第十日之间就要死亡。
脉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夺也,草干而死。脉至如散叶,是肝气予虚也,木叶落而死。脉至如省客,省客者脉塞而鼓,是肾气予不足也,悬去枣华而死。
脉来如薪火燃烧一样盛大,这是心脏的精气已经虚失,至野草干枯的时候(指秋末冬初)就要死亡。脉来如散落的树叶,浮泛无根,这是肝脏精气虚极,至树木落叶的时候(指深秋)就要死亡。脉来如省客(访客),省客的脉象是指:初来时脉搏充盈、旋即鼓动而去、时有时无,这是肾脏的精气不足,在枣树的花开花落时节(指初夏,火旺水败),就会死亡。
脉至如丸泥,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荚落而死。脉至如横格,是胆气予不足也,禾熟而死。脉至如弦缕,是胞精予不足也,病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
脉来如泥丸,坚强短涩,这是胃的精气不足,在榆荚枯落的时候(指春末夏初)就要死亡。脉来如有横木在指下,长而坚硬,这是胆的精气不足,到稻谷成熟的时候(指秋天,金旺木败),就要死亡。脉来紧急如弦、细小如缕,是胞脉的精气不足,若患者反多言语,是真阴亏损而虚阳外现,在下霜时(指农历九月初秋时节,阳气虚败),就会死亡;若患者静而不言,则可以治疗。
脉至如交漆,交漆者左右傍至也,微见三十日死。脉至如涌泉,浮鼓肌中,太阳气予不足也,少气味,韭英而死。脉至如颓土之状,按之不得,是肌气予不足也,五色先见黑,白垒发死。
脉来如交漆,交漆(交,同绞)的脉象是指:犹如绞漆的左右旁流,无中通一贯之象,是循中而上的冲任脉绝的脉象,所以从开始见到这种脉象起三十日就会死亡。脉来如泉水上涌,浮而有力,鼓动于肌肉中,这是足太阳膀胱的精气不足,症状是呼吸气短,到品尝韭菜花的时候(指长夏)就要死亡。脉来如倾颓的腐士(,虚大无力),重按则无,这是肌气(脾脏)精气不足,若五色诊先见到黑色(,是土败水侮的现象),到开白色花的蓬蘽发芽的时候(指初春,木旺土衰),就要死亡。
脉至如悬雍,悬雍者,浮揣切之益大,是十二俞之予不足也,水凝而死。脉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坚大急,五脏菀热,寒热独并于肾也,如此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脉至如丸滑,不直手,不直手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肠气予不足也,枣叶生而死。脉至如华者,令人善恐,不欲坐卧,行立常听,是小肠气予不足也,季秋而死。
脉至如悬雍,悬雍的脉象是指:浮短孤悬、有上无下、浮取揣摩则愈觉其大、按之益大、与筋骨相离,这是十二俞的精气不足,(十二俞均属太阳膀胱经,)故在结冰的时候(指冬季,阴盛阳绝,)就要死亡。脉来如偃刀,偃刀的脉象是指:浮取小、急;重按坚、大、急,这是五脏郁热,寒热交并于肾脏,如果这样的病人不能坐起,至立春(阳盛阴衰)时就要死亡。脉来如弹丸滑利,按之不直手,不直手(直,同值)的脉象是指:重按不可得(无根),这是大肠的精气不足,在枣树叶生的时候(指初夏枣树的叶已发、花开前的时节,火旺金衰,)就要死亡。脉来如草木之花(,轻浮柔弱),其人易发惊恐,坐卧不宁,不论行走或站立时都要偷听别人的谈话(心神不宁),这是小肠的精气不足,到晚秋的时候(阴盛阳衰的)就要死亡。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孟子
- 公羊传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旧五代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儒家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春秋繁露
- 中论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中说
- 知言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诗文评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牡丹亭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