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果实·梅、杏
《齐民要术》:栽种,与桃李同。
《齐民要术》:梅和杏的种法跟桃李是一样的。
作白梅:梅子酸,核初成时摘取。夜以盐汁渍之,昼则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日便成矣。调鼎和齑,所在多入也。
作白梅法:当梅的果实还是酸的,梅核刚长成时,摘取下来。夜间用盐水浸泡,白天放在太阳下面曝晒。共经过十夜十浸,十日十曝,便成功了。烹炖肉菜和制作调料面时,都要放进去一些。
作乌梅:亦以梅子核初成时摘取,笼盛,于突上熏之令干,即成矣。乌梅入药,不任调食也。
作乌梅法:也是在梅核刚长成时摘取下来,放入笼中,在烟囱口上熏烤,等到熏干,便算做好了。乌梅专供药用,不作调味品食用。
作杏李麸法:杏、李熟时,多收取。盆中研之,生布绞取浓汁,涂盘中,日晒干,以手磨刮取之。可和水为浆,及和米麸,所在人意也。
作杏李麸法:杏和李成熟的时候,多采收一些,放入盆中研磨,用未经漂洗加工的布将浓汁绞出,涂抹在底盘上面,太阳晒干后,用手摩擦着刮揭下来。可以用水和成浆汤,也可在米麸中放进一些拌和食用,各种食用方法,均按照个人的想法而定。
《四时类要》:熟杏和肉埋粪土中,至春既生,三月移栽实地。既移,不得更于粪地,必致少实而味苦。移须合土。三步一树,穊即味甘。服食之家,尤宜种之。
《四时类要》:将成熟的杏与果肉一起埋入粪土中。春天出苗以后,至三月间,移栽到地上去。既经(从粪土)移出,便不应再次栽植到粪土地上去,否则必然结实少而且味苦。移栽时必须带着土。三步远栽一棵,栽概果味甘甜。服食丹药求神仙的道家,尤其应该种杏。
- 推荐作品:
- 史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清史稿
- 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蛮书
- 庐山记
- 政书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术数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论衡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三国演义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南北史演义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庄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尹文子
- 刘子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