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争议
对于《商君书》的作者,学界历来充满争议。《汉书·艺文志》法家类: 《商君》二十九篇。班固注云: 名鞅,姬姓,卫后也。相秦孝公,有列传。这是最早明确将《商君》的作者归于商鞅的著录。在唐代之前,学界对此并无异议。但到了宋代以后,各种观点逐渐增多。已知最早对《商君书》的作者提出怀疑的是南宋黄震,他认为其文烦碎不可以句,至今开卷于千载之下,犹为心目紊乱,况当时身被其祸者乎!……或疑鞅亦法吏有才者,其书不应烦乱至此,,真伪殆未可知。不过黄震提出的仅仅是一种怀疑,毕竟文辞的烦碎不能作为伪出的证据,也可能是流传的原因。同期的周端朝也表示商鞅书亦多附会后事,拟取他辞,非本所论著也。
关于《商君书》的作者,学术界颇有争论。第一种意见认为《商君书》基本是伪书,持这种看法的有郭沫若、黄云眉、顾实、刘汝霖等。第二种意见是基本肯定《商君书》的作者是商鞅,这种看法的学者很少,因为学界已经在《商君书》中找到了多处后出的证据,这部分作品大概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商鞅死后至秦昭王时期的作品; 另一类是秦昭王后至秦始皇统一天下前的作品。比如《更法》篇从《四库全书》开始便被质疑非商鞅所作,一般认为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史官所作。,《弱民》篇更是提到了商鞅逝世六十年后秦国攻破楚国鄢、郢之事,还有《错法》篇曾提及秦武王时力士乌获,此人出现时商鞅已经死了二十九年,故此篇决非商鞅所作。
第三种意见认为《商君书》是商鞅遗著与其他法家遗著的合编,此书非作于一人,也非写于一时,持这种看法的有高亨等人。有人也提出的看法是,前两种意见有些牵强,第三种意见有一定道理。《韩非子·五蠹》篇说: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这说明商鞅确著有此书。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吴船录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中说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诗文评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