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跋
(招文张氏刻《太白阴经》十卷跋,称从影宋抄本录出较。)
《四库全书》本多二卷,与唐、宋〈艺文志 合。首有李筌自序,序後有内侍高班品赵承信等列衔五行,与钱遵王《读书敏求记》所称本合。惟少御书祗候臣钱承颢勘一行,或传写失去。壬辰夏,偶得旧抄本六卷,以之互校。卷三〈将军篇
张刻仅存其目,卷五〈搜山烧草 、〈前茅後殿 、〈衅鼓 、〈屯田 、〈人粮马料 、〈军资 、〈宴设音乐 等七篇,则并其目而佚之,其卷六阵图竟有大不类者,更以《通典》所引《太白阴经》校之。合於旧抄者,十之七八;合於张刻者,十之一二。张刻多以意改窜,证以旧抄本,痕迹宛然。然则所谓影宋云云者,犹在真膺之间也。惜旧抄阙末四卷,无从校补。今定前六卷主,旧抄本七八卷主。
文澜阁本仍参合异同於下,惟九十两卷,则仍依张刻付梓云。
庚子长夏。金山.钱熙祚识。
- 推荐作品:
- 经
- 诗经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北史
- 北齐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史通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素书
- 三略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历代兵制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艺文类聚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初刻拍案惊奇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北游记
- 常言道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道家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