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略价值
《三略》问世之后,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东汉光武帝诏书中引用《三略》内容,说明《三略》在东汉初年已经广为流传。东汉末年陈琳在《武军赋》中已经将《三略》与《孙子》《吴子》《六韬》相提并论。唐朝初年魏徵将《三略》内容收入《群书治要》,做为帝王治国安邦的参考。宋代元丰年间,《三略》被列为武经之一,从此取得了兵学经典的地位。历代学者为它作注和阐说的也很多。
据统计,从南北朝时期开始,经唐宋到清末,为该书作注、解说的就多达60多家。 对于《三略》的价值,许多学者也做出了很高的评价。南宋著名学者晁公武说,《三略》其书,论用兵机权之妙,严明之决,军可以生易死,国可以存易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三略》说:其大旨出于黄老,务在沈几观变,先立于不败,以求敌人可胜,操术颇巧,兵家或往往用之。,这些评语,都准确地指出了《三略》的军事学术价值和谋略实用价值。这也正是《三略》之所以为历代众多政治家、军事家所高度推重的原因所在。 由于揭示出了治国方略、用兵韬略的一些普遍规律,《三略》不仅在国内受到推崇,在国外也产生了相当影响。
唐朝年间,《三略》传入日本。日本的战国时代,《三略》与《六韬》一起被定为武校的主要教科书,并产生了林道春的《黄石公三略评判》《三略讲义私考》,山冢义炬的《三略备考》,山鹿高祐的《三略要证》,喜多村政方的《三略便义》等。同时,《三略》在朝鲜等国家也得到了广泛传播。,所有这些,都证明了《三略》的不朽价值。就商战而言,《三略》最具有启发意义的,是八个字:为国之道,恃贤与民。贤,讲得是重用人才;民,讲得是争取民心。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齐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帝范
- 潜夫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淮南子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宣室志
- 山海经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鬼神传
- 狄公案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刘公案
- 幻中游
- 小八义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心经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宝传
- 老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