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胜战
凡与敌战,若我胜彼负,不可骄惰,当日夜严备以待之。敌人虽来,有备无害。法曰:“既胜若否。”
凡是对敌作战,如果我军取得胜利而敌人遭到失败了,不能因此就骄傲起来并且麻痹情绪,要时刻加强警戒防备敌人。这样,等敌人来犯的时候,我军因有准备不会有什么危害。诚如兵法所说:“打了胜仗的时候,要像没有打胜仗那样时刻戒备。”
秦二世时,项梁使沛公、项羽别攻城阳,屠之。西破秦军濮阳东,秦收兵入濮阳。沛公、项羽乃攻定陶,因西略地至雍丘,大破秦军,斩李由,还攻外黄。项梁益轻秦,有骄色。宋义进谏于梁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兵少惰矣,而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梁弗听。而使宋义〔使〕于齐。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曰:“公将见武信君乎?”曰:“然。”曰:“今武信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秦果悉兵益章邯击楚军,大败之,项梁死。
秦二世时期,项羽、刘邦率兵从另一路攻打城阳,城破后血洗了全城。而后,率军西进,又于濮阳东大破秦军,秦兵收缩退入濮阳城。这时,刘邦、项羽便转兵进攻定陶,继而向西攻占地盘而抵达雍丘,再次大破秦军,击斩了秦朝三川郡守李由,回兵途中又攻下了外黄。义军接连打了几次胜仗之后,项梁便滋长了轻视秦军的思想,骄傲情绪溢于言表。令尹宋义见此而规劝项梁说:“如果取得一定胜利将领就骄傲起来,必使士兵轻敌松懈,必败无疑。现在我军士卒已初显怠惰之情了,而秦军兵力却在不断增强,这深为将军感到担心。”项梁对此根本听不进去,竟派遣宋义出使齐国。宋义赴齐途中遇到了齐国使者高陵君显,问显道:“您是去拜见武信君项梁吗?”回答说:“是的。”宋义劝他说:“现在我认为武信君必定会打败仗,你可行动迟缓些以免遭杀身之祸,如果快了就会遭受祸害连累。”秦朝果然调集全部兵马增援章邯攻打楚军,并且大败楚军,项梁兵败身死。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诗经
- 礼记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慎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农家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池北偶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绣云阁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宝传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