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泽战
凡出军行师,或遇沮泽、圮毁之地,宜倍道兼行速过,不可稽留也。若不得已,与不能出其地,道远日暮,宿师于其中,必就地形之环龟,其中高,四下为圆营,四面当敌。一则防水潦之厄,一则备四围之寇。法曰:“历沛历圮,坚舍环龟。”
凡是行军作战,当遇到沼泽地域或被水冲毁的坍塌地域时,应当加速前进,尽快通过,不能在这些地方停留。如果迫不得已,或因路途遥远,或因夜幕降临,实在无法离开此地,那么,宿营时必须选择四周低而中间高的“环龟”之地,并根据此地形特点布列成圆阵,以便于四面迎击敌人的进攻。此种宿营布阵的好处,一是可以防止洪水淹没,一是可以防备周围的敌人突袭。诚如兵法所说:“行军经过沼泽、水毁地域而一旦宿营于此时,应当坚守在形似龟背的高冈之处。”
唐,调露元年,突厥阿史德温傅反。诏礼部尚书、检校右卫大将军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讨之。军次单于界北,暮,已立营,堑壕既周,行俭更命徙营高冈。吏曰:“吏士安堵,不可扰。”不听,徙之。比夜,风雨雷霆暴至,前设营所,水深丈余,众莫不骇叹,因问何以知其有风雨也,行俭笑曰:“自今但依我节制,勿问我所由知也。”
唐高宗调露元年(公元679年),东突厥首领阿史德温傅起兵反唐,高宗命以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率兵北上讨伐。(次年三月)当唐军进入突厥境内的单于都护府北界时,夜幕已经降临,部队安营扎寨、挖掘堑壕已经完全就绪后,裴行俭突然改令部队立即迁到高冈为营。有的将领报告说:“将士们刚刚安睡,不可再惊动他们了。”裴行俭执意不从,执意命令部队移往高冈处安营。等到深夜,风雨雷霆突然大作,唐军原来设营地方,顷刻间便是一片汪洋,水深竟有一丈有余。众将士亲眼目睹此种惊涛骇浪的突变情景,无不惊叹侥幸。因此问裴行俭怎么知道天要刮风下雨,行俭只是笑着说:“从今以后你们只听我指挥就行了,不必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诗经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汉书
- 晋书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陈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水经注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将苑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韩非子
- 商君书
- 慎子
- 农家
- 农桑辑要
- 伤寒论
- 奇经八脉考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葬书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河东记
- 小八义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总集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