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见威王
孙子见威王,曰:“夫兵者,非士恒势也。此先王之傅道也。战胜,则所以在亡国而继绝世也。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是故兵者不可不察。然夫乐兵者亡,而利胜者辱。兵非所乐也,而胜非所利也。事备而后动,故城小而守固者,有委也;卒寡而兵强者,有义也。夫守而无委,战而无义,天下无能以固且强者。尧有天下之时,黜王命而弗行者七,夷有二,中国四,..素佚而致利也。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昔者,神戌战斧遂;黄帝战蜀禄;尧伐共工;舜代劂□□而并三苗,□□..管;汤放桀;武王伐纣;帝奄反,故周公浅之。故曰,德不若五帝,而能不及三王,智不若周公,曰我将欲责仁义,式礼乐,垂衣裳,以禁争夺。此尧舜非弗欲也,不可得,故举兵绳之。
孙膑拜见齐威王,说道:“所谓用兵之道,并没有可以依赖的永恒不变的有利形势。这是先王所陈述的道理。战争的胜负,关系到国家存亡。一个国家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可以避免亡国,从而使社稷能够世代延续下去。如果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就会被迫割让土地,以至危及国家生存了。所以,如何用兵不能不认真明察。那些轻率用兵的人常常会遭遇失败,贪图胜利者也会常常遭受屈辱。所以说,用兵作战绝对不能轻率,战争的胜利也不是靠贪求就能得到,用兵作战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才能付诸行动。这样,哪怕城池很小,也能够坚持,这是因为有充足的储备;兵力不足,而战斗力强,是因为正义在自己一方。如果储备不足而守卫,没有正义而进行战争,那样,世上没有任何人能够固守不败,没有任何人能取得战争胜利。唐尧治理国家时,拒不执行王命的部落共有七个,其中蛮夷地区两个,中原地区四个..只因唐尧注重休养生息,积蓄力量,才创造了有利条件,战胜了各部落,而居于强者地位,全国都归服于他。从前,神农氏和斧遂作战,黄帝和蜀禄交锋,唐尧讨伐共工,虞舜征讨劂..及平定三苗,..商汤驱逐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商奄反叛,周公很快就将其平定了。现在,有些人,功德不如五帝,才能不如三王,智慧不如周公,却说“我要以积蓄仁义,实行礼乐,不用武力,来制止争夺”。其实,这种办法,并不是尧、舜不想实行,而是这种办法根本无法得以解决,所以,只好利用战争去制止战争。
- 推荐作品:
- 史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论语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杂史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英雄记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儒家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说苑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