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韬·阴书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主将欲合兵行无穷之变,图不测之利,其事繁多,符不能明,相去辽远,言语不通,为之奈何?”
武王问太公说:“率领军队深入敌国境内,国君与主将想要集结兵力,根据敌情进行灵活的机动,出其不意的战胜敌军。然而情况复杂,用阴符难以说明问题,彼此相距又十分遥远,言语难通。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太公曰:“诸有阴事大虑,当用书,不用符,主以书遗将,将以书问主,书皆一合而再离,三发而一知。再离者,分书为三部;三发而一知者,言三人,人操一分,相参而不知情也。此谓阴书,敌虽圣智,莫知能识。”武王曰:“善哉!”
太公回答道:“所有密谋大计,都应当用阴书,而不用阴符。国君用阴书向主将传达指示,主将用阴书向国君请示问题,这种阴书都是一合而再离、三发而一知。所谓一合而再离,就是把一封书信分为三个部分;所谓三发而一知,就是派三个人送信,每人只拿着其中的一部分,必须相互参照才知道内容,否则即使送信的人也不知道书信的内容,这就叫阴书。这样,无论敌人怎样聪明,也不能识破我的秘密。”武王说:“高明啊!”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梁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兵家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棠阴比事
- 医家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焦氏易林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茶经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红楼梦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杨家将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列子
- 抱朴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郁离子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