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韬·阴书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主将欲合兵行无穷之变,图不测之利,其事繁多,符不能明,相去辽远,言语不通,为之奈何?”
武王问太公说:“率领军队深入敌国境内,国君与主将想要集结兵力,根据敌情进行灵活的机动,出其不意的战胜敌军。然而情况复杂,用阴符难以说明问题,彼此相距又十分遥远,言语难通。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太公曰:“诸有阴事大虑,当用书,不用符,主以书遗将,将以书问主,书皆一合而再离,三发而一知。再离者,分书为三部;三发而一知者,言三人,人操一分,相参而不知情也。此谓阴书,敌虽圣智,莫知能识。”武王曰:“善哉!”
太公回答道:“所有密谋大计,都应当用阴书,而不用阴符。国君用阴书向主将传达指示,主将用阴书向国君请示问题,这种阴书都是一合而再离、三发而一知。所谓一合而再离,就是把一封书信分为三个部分;所谓三发而一知,就是派三个人送信,每人只拿着其中的一部分,必须相互参照才知道内容,否则即使送信的人也不知道书信的内容,这就叫阴书。这样,无论敌人怎样聪明,也不能识破我的秘密。”武王说:“高明啊!”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孝经
- 论语
- 公羊传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鬼谷子
- 千字文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刘子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