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韬·均兵
武王问太公曰:“以车与步卒战,一车当几步卒?几步卒当一车?以骑与步卒战,一骑当几步卒?几步卒当一骑?以车与骑战,一车当几骑?几骑当一车?”
武王询问太公说:“用战车同敌军的步兵作战,一辆战车能抵挡敌军的几名步兵?敌人的几名步兵能抵挡一辆战车?用骑兵同步兵作战,一名骑兵能抵挡敌军的几名步兵?敌军的几名步兵能抵抗一名骑兵?用战车同骑兵作战,一辆战车能抵挡几名骑兵?几名骑兵能抵挡一辆战车?”
太公曰:“车者,军之羽翼也,所以陷坚陈,要强敌,遮走北也;骑者,军之伺候也,所以踵败军,绝粮道,击便寇也。故车骑不敌战,则一骑不能当步卒一人。三军之众,成陈而相当,则易战之法,一车当步卒八十人,八十人当一车;一骑当步卒八人,八人当一骑;一车当十骑,十骑当一车。险战之法,一车当步卒四十人,四十人当一车;一骑当步卒四人,四人当一骑;一车当六骑,六骑当一车。夫车骑者,军之武兵也,十乘败千人,百乘败万人;十骑败百人,百骑走千人,此其大数也。”
太公回答道:“战车,是军队的羽翼,具有强大的战斗力,用来攻陷坚固的阵地,拦截强敌,堵住败北逃跑的敌人的;骑兵是军队的眼睛,可以用来侦察警戒,用来追击逃跑的敌军,切断敌人粮道和袭击散乱流窜的敌军。所以战车和骑兵的运用不恰当,在战斗中一名骑兵还连一名步兵都不能抵挡。全军布列成阵,车、骑、步兵配合得当,那么在平坦地形上作战的法则是:一辆战车可以抵挡步兵八十人,八十名步兵可以抵挡一辆战车。一名骑兵可以抵挡步兵八人,八名步兵可以抵挡一名骑兵。一辆战车可以抵挡骑兵十人,十名骑兵可以抵挡一辆战车。在险阻地形上作战的法则是:一辆战车可以抵挡步兵四十人,四十名步兵可以抵挡一辆战车。一名骑兵可以抵挡步兵四人,四名步兵可以抵挡骑兵一人。一辆战车可以抵挡骑兵六人,六名骑兵可以抵挡战车一辆。战车和骑兵,是军队中最具有威力的战斗力量,十辆故车可以击败敌人千名,百辆战车可以击败敌人万名。十名骑兵可以击败敌人百名,百名骑兵可以击败敌人千名,这些都是大概的数字。”
武王曰:“车骑之吏数,陈法奈何?”
武王又问:“战车和骑兵的军官数量怎么配置,阵法怎么布列呢?”
太公曰:“置车之吏数,五车一长,十车一吏,五十车一率,百车一将。易战之法,五车为列,相去四十步,左右十步,队间六十步。险战之法,车必循道,十车为聚二十车为屯,前后相去二十步,左右六步,队间三十六步;五车一长,纵横相去二里,各返故道。置骑之吏娄五骑一长,十骑一吏,百骑一率,二百骑一将。易战之法,五骑为列,前后相去二十步,左右四步,队间五十步。险战者前后相去十步,左右二步,队间二十五步;三十骑为一屯,六十骑为一辈,十骑一吏,纵横相去百步,周环各复故处。”武王曰:“善哉!”
大公答道:“配置战车的军官数量为:五辆战车设置一长,十辆战车设置一吏,五十辆战车设置一率,百辆战车,设置一将。在平坦地形上作战的方法是,五辆战车为一列,每列前后相距四十步,每辆左右间隔为十步,每队问的前后距离和左右间隔各六十步。在险阻地形上作战的方法是,战车必须沿着道路前进,十辆战车为一聚,二十辆战车为一屯。车与车前后距离二十步,左右间隔六步。队间的前后距离和左右间隔各三十六步,五辆战车设一长,活动范围前后左右各二里,战车撤出战斗后仍内原路返回。骑兵应配备的军官数量是,五名骑兵设一长,十名骑兵设一吏,百名骑兵设一率,二百名骑兵设一将。在平坦地形上作战的方法是,五骑为一列,每列前后相距二十步,每骑左右间隔四步,队与队之间的前后距离和左右间隔为五十步。在险阻地形上作战的方法是:每列前后相距十步,左右间隔二步,队间距离和左右间隔各二十五步。三十名骑兵为一屯,六十名骑兵为一辈,每十名骑兵设一吏,活动范围前后左右各为百步,来回往复,按原路巡视。”武王说:“说得真好啊!”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梁书
- 辽史
- 南齐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通典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难经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