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九 郊问
定公问于孔子曰:“古之帝王必郊祀其祖以配天,何也?”孔子对曰:“万物本于天,人本乎祖。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故以配上帝。天垂象,圣人则之,郊所以明天道也。”
鲁定公向孔子询问道:“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祖时一定要祭祀上天,这是为什么呢?”孔子回答说:“世间万物都来自与天,人又来源于其祖先。郊祭,就是规模盛大的报答上天和祖先的恩惠反思自己根源的礼仪,所以祭祖时要配祭上天。上天显示征兆,圣人就取法这些征兆,举行郊祭就是为了显明天道。”
公曰:“寡人郊而莫同,何也?”
鲁定公向孔子询问说:“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祖时一定要祭祀上天,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曰:“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故周之始郊,其月以日至,其日用上辛。至于启蛰之月,则又祈谷于上帝,此二者天子之礼也。鲁无冬至,大郊之事降杀于天子,是以不同也。”
孔子回答说:“万物都来源于天,人又来源于其祖先。郊祭,就是规模盛大地报答上天和祖先的恩惠,反思自己根源的礼仪,所以祭祖时要配祭上帝。上天显示征兆,圣人就取法这些征兆,举行郊祭就是为了显明天道。”
公曰:“其言郊,何也?”
鲁定公说:“它也称作郊祀,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曰:“兆丘于南,所以就阳位也,于郊,故谓之郊焉。”
孔子回答说:“祭坛设在南郊,因为南方是阳位,阳光充足。在郊外祭祀,所以叫做郊祀。”
曰:“其牲器何如?”
鲁定公问:“祭天用的牲畜和器皿又是怎样的呢?”
孔子曰:“上帝之牛角茧栗,必在涤三月。后稷之牛唯具,所以别事天神与人鬼也,牲用骍,尚赤也,用犊,贵诚也。扫地而祭,贵其质也。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万物无可称之者,故因其自然之体也。”
孔子说:“祭上帝的牛,角要小,必须在蓄养祭牲的地方饲养三个月。祭祀牛也要准备好,这是区分祭祀天神与人鬼的不同。祭牲用红色的牛,是因为周人崇尚红色。用小牛犊,是珍视诚信。扫地而祭,是珍贵质朴。祭器用陶制品,象征天地自然之性。世间万物没有可和它相称的,因为它体现了自然的本性。”
公曰:“天子之郊,其礼仪可得闻乎?”
鲁定公又问:“天子郊祭,其礼仪可以说给我听听吗?”
孔子对曰:“臣闻天子卜郊,则受命于祖庙,而作龟于祢宫,尊祖亲考之义也。卜之日,王亲立于泽宫,以听誓命,受教谏之义也。既卜,献命库门之内,所以诫百官也。将郊,则天子皮弁以听报,示民严上也。郊之日,丧者不敢哭,凶服者不敢入国门,汜扫清路,行者必止。弗命而民听,敬之至也。天子大裘以黼之,被衮象天,乘素车,贵其质也,旗十有二旒,龙章而设以日月,所以法天也,既至泰坛,王脱裘矣,服衮以临,燔柴戴冕,璪十有二旒,则天数也。臣闻之诵诗三百,不足以一献;祭群小祀一献之礼,不足以大飨;大飨之礼,不足以大旅;大旅具矣,不足以飨帝。是以君子无敢轻议于礼者也。”
孔子回答说:“我听说天子到郊外祭天要先占卜吉凶,卜人先在太庙接受命令,然后到父庙中占卜,表示尊重祖先、亲近父亲的意思。占卜这一天,天子亲自站立在泽宫前面,来听取祭祀要注意的礼仪,这是接受教导和劝谏的意思。占卜之后,天子在库门之内颁布将要郊祭的命令,这是为了告诫百官。将郊祭时,天子身穿朝服来听取祭祀准备情况的报告,表示民众要听从天子的命令。郊祭的日子,有丧事的人家不能哭,穿丧服的人不能入国,郊外的道路都要打扫干净,行人禁止通行。这样不用下命令民众就会听从,民众的恭敬已达到极点。天子穿着黑白花纹的大裘,外面披着铸着日月星辰龙袍仿效上天,乘着没有彩绘的素车。打着旗帜,上面有龙纹和日月的图案,表示效法上天。到了祭天的坛,天子脱去大裘,穿着龙袍来到坛前,戴着冠,垂着十二流苏,仿效天有十二个月之数。我听说,诵读了诗三百首而没有学礼,不足以承担一般的祭祀;仅学了一般的祭祀之礼,不足以承担大礼;学习了大飨之礼,不足以承担大旅之礼;学习了大旅之礼,不足以承担祭祀上帝之礼。所以君子不敢轻率地祭祀呀。”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诗经
- 周礼
- 论语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明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帝范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折狱龟鉴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月波洞中记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释家
- 心经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