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九 郊问
  定公问于孔子曰:“古之帝王必郊祀其祖以配天,何也?”孔子对曰:“万物本于天,人本乎祖。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故以配上帝。天垂象,圣人则之,郊所以明天道也。”
  鲁定公向孔子询问道:“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祖时一定要祭祀上天,这是为什么呢?”孔子回答说:“世间万物都来自与天,人又来源于其祖先。郊祭,就是规模盛大的报答上天和祖先的恩惠反思自己根源的礼仪,所以祭祖时要配祭上天。上天显示征兆,圣人就取法这些征兆,举行郊祭就是为了显明天道。”
  公曰:“寡人郊而莫同,何也?”
  鲁定公向孔子询问说:“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祖时一定要祭祀上天,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曰:“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故周之始郊,其月以日至,其日用上辛。至于启蛰之月,则又祈谷于上帝,此二者天子之礼也。鲁无冬至,大郊之事降杀于天子,是以不同也。”
  孔子回答说:“万物都来源于天,人又来源于其祖先。郊祭,就是规模盛大地报答上天和祖先的恩惠,反思自己根源的礼仪,所以祭祖时要配祭上帝。上天显示征兆,圣人就取法这些征兆,举行郊祭就是为了显明天道。”
  公曰:“其言郊,何也?”
  鲁定公说:“它也称作郊祀,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曰:“兆丘于南,所以就阳位也,于郊,故谓之郊焉。”
  孔子回答说:“祭坛设在南郊,因为南方是阳位,阳光充足。在郊外祭祀,所以叫做郊祀。”
  曰:“其牲器何如?”
  鲁定公问:“祭天用的牲畜和器皿又是怎样的呢?”
  孔子曰:“上帝之牛角茧栗,必在涤三月。后稷之牛唯具,所以别事天神与人鬼也,牲用骍,尚赤也,用犊,贵诚也。扫地而祭,贵其质也。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万物无可称之者,故因其自然之体也。”
  孔子说:“祭上帝的牛,角要小,必须在蓄养祭牲的地方饲养三个月。祭祀牛也要准备好,这是区分祭祀天神与人鬼的不同。祭牲用红色的牛,是因为周人崇尚红色。用小牛犊,是珍视诚信。扫地而祭,是珍贵质朴。祭器用陶制品,象征天地自然之性。世间万物没有可和它相称的,因为它体现了自然的本性。”
  公曰:“天子之郊,其礼仪可得闻乎?”
  鲁定公又问:“天子郊祭,其礼仪可以说给我听听吗?”
  孔子对曰:“臣闻天子卜郊,则受命于祖庙,而作龟于祢宫,尊祖亲考之义也。卜之日,王亲立于泽宫,以听誓命,受教谏之义也。既卜,献命库门之内,所以诫百官也。将郊,则天子皮弁以听报,示民严上也。郊之日,丧者不敢哭,凶服者不敢入国门,汜扫清路,行者必止。弗命而民听,敬之至也。天子大裘以黼之,被衮象天,乘素车,贵其质也,旗十有二旒,龙章而设以日月,所以法天也,既至泰坛,王脱裘矣,服衮以临,燔柴戴冕,璪十有二旒,则天数也。臣闻之诵诗三百,不足以一献;祭群小祀一献之礼,不足以大飨;大飨之礼,不足以大旅;大旅具矣,不足以飨帝。是以君子无敢轻议于礼者也。”
  孔子回答说:“我听说天子到郊外祭天要先占卜吉凶,卜人先在太庙接受命令,然后到父庙中占卜,表示尊重祖先、亲近父亲的意思。占卜这一天,天子亲自站立在泽宫前面,来听取祭祀要注意的礼仪,这是接受教导和劝谏的意思。占卜之后,天子在库门之内颁布将要郊祭的命令,这是为了告诫百官。将郊祭时,天子身穿朝服来听取祭祀准备情况的报告,表示民众要听从天子的命令。郊祭的日子,有丧事的人家不能哭,穿丧服的人不能入国,郊外的道路都要打扫干净,行人禁止通行。这样不用下命令民众就会听从,民众的恭敬已达到极点。天子穿着黑白花纹的大裘,外面披着铸着日月星辰龙袍仿效上天,乘着没有彩绘的素车。打着旗帜,上面有龙纹和日月的图案,表示效法上天。到了祭天的坛,天子脱去大裘,穿着龙袍来到坛前,戴着冠,垂着十二流苏,仿效天有十二个月之数。我听说,诵读了诗三百首而没有学礼,不足以承担一般的祭祀;仅学了一般的祭祀之礼,不足以承担大礼;学习了大飨之礼,不足以承担大旅之礼;学习了大旅之礼,不足以承担祭祀上帝之礼。所以君子不敢轻率地祭祀呀。”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周礼
- 仪礼
- 孟子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史评
- 读通鉴论
- 菜根谭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茶经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水浒传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云笈七签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桃花扇
- 古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