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十八 晋语·辛俞从栾氏出奔
栾怀子之出,执政使栾子之臣勿从,从栾氏者为大戮施。栾氏之臣辛俞行,吏执之,献诸公。公曰:“国有大令,何故犯之?”对曰:“臣顺之也,岂敢犯之?执政曰‘无从栾氏而从君’,是明令必从君也。臣闻之曰:‘三世事家,君之;再世以下,主之。’事君以死,事主以勤,君之明令也。自臣之祖,以无大援于晋国,世隶于栾氏,于今三世矣,臣故不敢不君。今执政曰‘不从君者为大戮’,臣敢忘其死而叛其君,以烦司寇。”公说,固止之,不可,厚赂之。辞曰:“臣尝陈辞矣,心以守志,辞以行之,所以事君也。若受君赐,是堕其前言。君问而陈辞,未退而逆之,何以事君?’君知其不可得也,乃遣之。
栾盈出奔到楚国,执政的范宣子下令栾氏的家臣不得随从,随从栾氏的一律杀戮,陈尸示众。栾氏的家臣辛俞追随栾盈出奔,被官吏抓住,献给了晋平公。平公说:“国家有禁令,你为什么要触犯它?”辛俞回答说:“我是服从命令,那里敢触犯它呢?执政说‘不要跟从栾氏,而要跟从国君’,这是明确规定必须服从国君。我听说:‘三代为大夫的家臣,要事奉大夫如国君,两代以下,要事奉大夫如主人。’事奉国君要不惜以死殉职,事奉主人要勤勉尽责,这是国君明确的命令。从我的祖父起,因为在晋国没有多大的依靠,世代隶属于栾氏,到现在已经三代了,我因此不敢不把栾氏当作国君来看待。如今执政说‘不随从国君的要杀戮’,我怎敢忘悼死而背叛我的君主,来麻烦司法官呢?”平公听了很高兴,一再制止他跟随栾氏,辛俞不肯,便用厚礼来笼络他,辛俞辞谢说:“我已经陈述过了,人心是用来守住志向的,言辞要付诸实行,这样才能事奉君主。如果接受了您的赏赐,那就毁坏了我先前说过的话。您问起来我是这样陈述的,还未退下就违背了它,那凭什么来事奉您呢?”平公知道不可能得到辛俞,于是便放他走了。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易经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陈书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素书
- 六韬
- 三略
- 吴子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管子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墨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水浒传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剪灯新话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词曲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