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朋友宾主
取善辅仁,皆资朋友;往来交际,迭为主宾。
吸取朋友的长处来培养自己的仁德,讲的是依靠朋友;朋友之间的往来交际,是轮流做主人和客人。
尔我同心,曰金兰;朋友相资,曰丽泽。
你我同心的朋友叫做“金兰”;朋友之间的相互资助叫做“丽泽”。
东家曰东主,师傅曰西宾。
东家叫做“东主”,师傅叫做“西宾”。
父所交游,尊为父执;己所共事,谓之同袍。
父亲的朋友尊为“父执”;与自己共事的人称为“同袍”。
心志相孚为莫逆,老幼相交曰忘年。
心意相通坦诚相待的朋友称为“莫逆”,老人和年轻的人交朋友称作“忘年”。
刎颈交,相如与廉颇;总角好,孙策与周瑜。
“刎颈之交”,说的是战国时候的蔺相如和廉颇生死与共的情谊;“总角之好”,是说三国时期的孙策和周瑜在小的时候就是好朋友。
胶漆相投,陈重之与雷义;鸡黍之约,元伯之与巨卿。
像胶漆一样粘在一起的友谊,说的是雷义和陈重坚不可破的友情;虽然隔了两年依然杀鸡作黍等待好友到来,说的是范式和张劭的约定。
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和好人交往,就像进入放满香草的屋子,时间久了就无法闻到它的香味了;和恶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卖咸鱼的铺子,时间久了也闻不到它的腥臭味了。
肝胆相照,斯为腹心之友;意气不孚,谓之口头之交。
以诚相待,这才是推心置腹的朋友;志趣不同,只可算做口头上的交情。
彼此不合,谓之参商;尔我相仇,如同冰炭。
彼此之间的不合,称之为“参商”;你我相互仇视,就像不能兼容的冰炭。
民之失德,乾糇以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人如果丧失道德,朋友间连干粮这样的小事情也可能会发生纠纷;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雕琢玉器。
落月屋梁,相思颜色;暮云春树,想望丰仪。
“落月屋梁”是描绘杜甫梦见李白的容颜;“暮云春树”则表达了杜甫想望李白的风采。
王阳在位,贡禹弹冠以待荐;杜伯非罪,左儒宁死不徇君。
王阳当了官,贡禹就弹掉自己帽子上的灰尘等待被推荐做官;杜伯无罪却被杀,左儒宁愿与朋友一起死也不屈从周宣王。
分首判袂,叙别之辞;拥彗扫门,迎迓之敬。
“分首”和“判袂”都是表示朋友告别的词语;“拥彗”和“扫门”,则是迎接客人的到来而表示的敬意。
陆凯折梅逢驿使,聊寄江南一枝春;王维折柳赠行人,遂唱《阳关三叠》曲。
陆凯折一枝梅花托驿使转给范晔,告诉他江南早春的信息;王维折一枝柳条送给将远行的朋友,于是有了《阳关三叠》曲。
频来无忌,乃云入慕之宾;不请自来,谓之不速之客。
经常来往没有顾忌的人,称之为“入幕之宾”;不请却自己来的客人,称之为“不速之客”。
醴酒不设,楚王戊待士之意怠;投辖于井,汉陈遵留客之心诚。
宴会不再设醴酒,说明楚王戊对待士人的心意已经大不如前了;把车轴上的销钉丢入井中,说明汉代陈遵挽留客人的心非常诚恳。
蔡邕倒屣以迎宾,周公握发而待士。
蔡邕急着迎接客人把鞋子都穿倒了,周公洗头发的时候有客人来访,他捏着头发就出去了。
陈蕃器重徐稚,下榻相延;孔子道遇程生,倾盖而语。
陈蕃特别器重名士徐稚,专门设置了一个床榻接待他;孔子在路上遇见程生,停车亲密交谈,车盖倾斜相交。
伯牙绝弦失子期,更无知音之辈;管宁割席拒华歆,调非同志之人。
俞伯牙弄断琴弦不再弹琴,是因为钟子期死后,世上再没有能听懂他琴音的人了;管宁割断席子拒绝和华歆同坐一席读书,只因他们不志同道合。
分金多与,鲍叔独知管仲之贫;绨袍垂爱,须贾深怜范叔之窘。
经商分利时宁肯让管仲多拿一份,因为鲍叔牙知道管仲家里很贫穷;把绨袍送给范雎,是须贾对他的困窘表示同情。
要知主宾联以情,须尽东南之美;朋友合以义,当展切偲之诚。
要知道主人和宾客要靠感情来联络,那么双方都应该是某一方的名人;朋友之间的交往要合乎道义,双方都要表现自己的诚意。
- 推荐作品:
- 子
- 诗经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新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辽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杂史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六国春秋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说苑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商君书
- 医家
- 农家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