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讼狱
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
世人遇上不公平的事就会发出不满的呼声,圣明的人认为人世间没有官司打才是最宝贵的。
上有恤刑之主,桁杨雨润;下无冤枉之民,肺石风清。
上面有慎用刑法的君主,用刑犹如细雨滋润万物,使罪犯被感化而向善;下面也没有被冤枉的百姓,用来喊冤的肺石则冷冷清清。
虽囹圄便是福堂,而画地亦可为狱。
只要弃恶从善,牢狱可能就是福堂;上古的民风淳朴,在地上画一个圈也能成为监狱。
与人构讼,曰鼠牙雀角之争;罪人诉冤,有抢地吁天之惨。
和人结怨打官司,可以说是“鼠牙雀角”的争斗;犯人诉讼冤情,则有“抢地吁天”的惨状。
狴犴猛犬而能守,故狱门画狴犴之形;棘木外刺而里直,故听讼在棘木之下。
狴犴生得勇猛肥大,能看门守户,所以古时牢门上常常画有它的图像。棘木外面长着针刺但里面却是直的,所以古代的司法官大多在棘木下审理案件。
乡亭之系有岸,朝廷之系有狱,谁敢作奸犯科;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续,上当原情定罪。
乡亭的监牢有“岸”,朝廷的监牢有“狱”,谁还敢为非作歹,违法犯罪;死了的人不可能再活过来,服过刑的人也不可能再用金钱赎回,所以上面应当按照实际情况量刑定罪。
囹圄是周狱,羑里是商牢。
“囹圄”是周代的监狱,“羑里”是商代的牢房。
桎梏之设,乃拘罪人之具;缧绁之中,岂无贤者之冤。
脚镣、手铐是用来拘捕犯人的刑具;在囚禁的犯人之中,怎么可能没有被冤枉的好人。
两争不放,谓之鹬蚌相持;无辜牵连,谓之池鱼受害。
双方互相争执不想让,就是“鹬蚌相持”;无故受到牵连则是“池鱼受害”。
请公入瓮,周兴自作其孽;下车泣罪,夏禹深痛其民。
“请公入瓮”是指唐代的酷吏周兴自作自受;“下车泣罪”则是大禹对百姓犯法的怜悯。
好讼曰健讼,挂告曰株连。
好打官司称为“健讼”,没有罪而受到牵连被称作“株连”。
为人息讼,谓之释纷;被人栽冤,谓之嫁祸。
帮助别人解除诉讼,称为“释纷”;被人栽赃冤枉称作“嫁祸”。
徒配曰城旦,遣戍是问军。三尺乃朝廷之法,三木是罪人之刑。
判徒刑流放去做苦役的称“城旦”;充军到边境守边的称作“问军”。“三尺”是指朝廷的法律;“三木”是铐在犯人颈、手、足上的三种刑具。
古之五刑,墨、劓、剕、宫、大辟;今之律例,笞、杖、死罪、徒、流。
古时候的五种刑罚分别是墨、劓、剕、宫、大辟;现在的刑罚则是笞、杖、死罪、徒、流。
上古时削木为吏,今日之淳风安在;唐太宗纵囚归狱,古人之诚信可嘉。
上古的时候削木为吏,犯人能够抱木吏自己到庭受审,今天这种古朴的淳风在哪里呢?唐太宗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将两百多名死囚释放回家,规定第二年秋天再归狱受刑,结果这些犯人如期而至,古人的诚信实在值得赞许。
花落讼庭间,草生囹圄静,歌何易治民之间;吏从冰上立,人在镜中行,颂卢奂折狱之清。
“花落讼庭闲,草生囹圄静”,这是百姓对唐代益昌县令何易的廉洁及治民有方的称颂;“吏从冰上立,人在镜中行”,则是百姓对唐代南海太守卢奂断案清正廉明的赞美。
可见治乱之药石,刑罚为重;兴平之梁肉,德教为先。
由此可见,治理乱世的良药,是要以刑罚为重;振兴太平的美味,则要以道德教化为先。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三国志
- 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商君书
- 棠阴比事
- 医家
- 齐民要术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术数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老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