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女子
男子禀乾之刚,女子配坤之顺。
男子具有上天的阳刚之气,女子具有大地的柔顺之气。
贤后称女中尧舜,烈女称女中丈夫。
贤德的皇后辅佐治国,堪称女中的尧舜。重义轻生的女子具有须眉的气概,可称为“女中的丈夫”。
曰闺秀,曰淑媛,皆称贤女;曰阃范,曰懿德,并美佳人。
“闺秀”、“淑媛”都是称赞有贤德的女子;“阃范”“懿德”,都是赞美有才德的女子。
妇主中馈,烹治饮食之名;女子归宁,回家省亲之谓。
妇主中馈是说女子主持家中烹饪饮食之事,可以见得内助的贤能;女子归宁,是回娘家探望父母的称谓。
何谓三从,从父从夫从子;何谓四德,妇德妇言妇工妇容。
什么叫做“三从”?就是在家时从父,出嫁后从夫,夫死后从子;什么叫做“四德”?就是妇德要温柔,妇容要整洁,妇言要慎重,妇功要勤习。
周家母仪,太王有周姜,王季有太妊,文王有太姒;三代亡国,夏桀以妺喜,商纣以妲己,周幽以褒姒。
周朝母仪天下,垂训世人的,有太王的周姜,有王季的太任,有文王的太姒。使三代亡国的宠姬荒淫,因此丧失了天下,夏桀为了妺喜,商纣为了妲己,周幽王为了褒以。
兰蕙质,柳絮才,皆女人之美誉;冰雪心,柏舟操,悉孀妇之清声。
幽兰的气质,蕙草的芳心,都是美人的赞美之辞。像柏一样的耐寒苦,像冰霜一样的志节操守,是譬谕寡妇坚贞清白的名声。
女貌娇娆,谓之尤物;妇容妖媚,实可倾城。
女子的姿态聘婷称做尤物;妇人的仪容婉媚可比喻为倾城。
潘妃步朵朵莲花,小蛮腰纤纤杨柳。
潘妃步态美妙,脚下仿佛生出朵朵莲花;小蛮腰肢纤细,有如纤纤杨柳摇曳生姿。
张丽华发光可鉴,吴绛仙秀色可餐。
张丽华头发的光润,可以当作镜子来照;吴绛仙秀丽的面容,可以使人忘记饥饿。
丽娟气馥如兰,呵气结成香雾;太真泪红于血,滴时更结红冰。
丽娟气息芬芳如同兰花,呵气能凝成香雾。杨太真的眼泪比血红,滴下时竟结成红冰。
孟光力大,石臼可擎;飞燕身轻,掌上可舞。
孟光力大无比,可以举起石臼;赵飞燕体态轻盈,可以在别人的手掌上跳舞。
至若缇萦上书而救父,卢氏冒刃而卫姑,此女之孝者。
讲到缇萦的上皇帝书,愿为官婢以救父亲;卢氏面对刀刃保互婆母,这些都是女性中最孝顺的。
侃母截发以延宾,村媪杀鸡而谢客,此女之贤者。
陶侃的母亲剪发换酒款待宾客;络秀备具酒肴供应宾客;这些都是女性中有贤德的。
韩玖英恐贼秽而自投于秽,陈仲妻恐陨德而宁陨于崖,此女之烈者。
韩玖英怕遭贼污辱而自投于粪坑,陈仲的妻子唯恐败坏德行而坠崖自杀,这些都是女中之贞烈者。
王凝妻被牵,断臂投地;曹令女誓志,引刀割鼻,此女之节者。
王凝的妻子李氏,被人拉了手臂,便取斧自断手臂,这是女性中最贞节的。
曹大家续完《汉》帙,徐惠妃援笔成文,此女之才者。
曹大家继续完成了汉书,蔡文姬誊写已散失的赐书,这是女流中最有才能的。荀灌的突出重围求人来救;木兰女易男装代父从军,这是女辈中最勇敢的。
戴女之练裳竹笥,孟光之荆钗裙布,此女之贫者。
戴良的女儿出嫁,嫁妆之中只有薄绢的衣服,和竹做的箱子;孟光的荆条钗饰粗布衣裙,这是女性中最俭朴清贫者。
柳氏秃妃之发,郭氏绝夫之嗣,此女之妒者。
任环的妻子柳氏妒恨艳妃,便弄秃了夫妾的头发;刘伯玉的妻段氏,因伯玉读洛神赋自叹道:「娶妻能得这样的人我的心愿足了。」段氏因而迁怒洛神赋,竟至投水自尽,这是女性中最嫉妒的。
贾女偷韩寿之香,齐女致袄庙之毁,此女之淫者。
贾牛私窃异香送给韩寿;卓文君夜奔客舍,昵就相如,这是女性中最淫荡的。
东施效颦而可厌,无盐刻画以难堪,此女之丑者。
东施效颦,令人看了厌恶;无盐的貌丑,一经描绘更觉得难以入目,这是女中最丑者。
自古贞淫各异,人生妍丑不齐。
自古以来女子的贞淫不同,美丑各异。
是故生菩萨、九子母、鸠盘荼,谓妇态之更变可畏;钱树子、一点红、无廉耻,谓青楼之妓女殊名。
所以“生菩萨”“九子母”“鸠盘荼”这些词,是说女人一生的姿色变化可怕;而“钱树子”“一点红”“无廉耻”等词,则是对妓院里妓女的不同称呼。这些女子本来不应该被列入人群,但是也可以附带着写在后面,以博得人们一笑。
此固不列于人群,亦可附之以博笑。
- 推荐作品:
- 史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正史
- 史记
- 后汉书
- 明史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将苑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剪灯新话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何典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神仙传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词曲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