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一 御制重刻通典序
御制重刻通典序
稽古帝王治天下之大经大法,以及累朝名物制度因革损益之详,纷纶浩博,散见典籍,未有统贯。唐宰相杜佑於为淮南节度书记时,始出己意,搜讨类次,勒成一书,名曰通典,为类八,为书二百卷,自唐肃代閒,上溯唐虞,虽亦稍据刘秩政典及开元新礼诸书,要其网罗百代兼总而条贯之,斯已勤矣。厥后,郑樵广之作通志,马端临续之作通考,三书并行於世。朕以其历年久远,颇有残缺,特命重为校正刊刻,以广其传,通典实先告竣。朕惟三书各有意义,郑樵主於考订,故旁及细微;马端临意在精详,故閒出论断;此书则佑自言徵於人事,将施有政,故简而有要,核而不文。观其分门起例,由食货以讫边防,先养而后教,先礼而后刑,设官以治民,安内以驭外,本末次第,具有条理,亦恢恢乎经国之良模矣。书曰:"学於古训乃有获。"为国家者,立纲陈纪,斟酌古今,将期与治同道而不泥其迹,则是书实考镜所必资,岂以供博览而已哉!爰揭之以告读是书者。乾隆丁卯冬十二月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明史
- 宋史
- 隋书
- 周书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载记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三十六计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李公案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两晋演义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