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民俗
凡百所卖饮食之人,装鲜净盘合器皿,车檐动使,奇巧可爱,食味和羹,不敢草略。其卖药卖卦,皆具冠带。至于乞丐者,亦有规格。稍似懈怠,众所不容。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谓如香铺裹香人,即顶帽披背;质库掌事,即着皂衫角带不顶帽之类。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加之人情高谊,若见外方之人为都人凌欺,众必救护之。或见军铺收领到斗争公事,横身劝救,有陪酒食檐官方救之者,亦无惮也。或有从外新来,邻左居住,则相借动使,献遗汤茶,指引买卖之类。更有提茶瓶之人,每日邻里互相支茶,相问动静。凡百吉凶之家,人皆盈门。其正酒店户,见脚店三两次打酒,便敢借与二五百两银器。以至贫下人家,就店呼酒,亦用银器供送。有连夜饮者,次日取之。诸妓馆只就店呼酒而已,银器供送,亦复如是。其阔略大量,天下无之也。以其人烟浩穰,添十数万众不加多,减之不觉少。所谓花阵酒池,香山药海。别有幽坊小巷,燕馆歌楼,举之万数,不欲繁碎。
京瓦伎艺
崇、观以来,在京瓦肆伎艺:张廷叟,《孟子书》。主张小唱: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孙三四等,诚其角者。嘌唱弟子:张七七、王京奴、左小四、安娘、毛团等。教坊减罢并温习:张翠盖、张成弟子、薛子大、薛子小、俏枝儿、杨总惜、周寿奴、称心等。般杂剧:杖头傀儡任小三,每日五更头回小杂剧,差晚看不及矣。悬丝傀儡,张金线。李外宁,药发傀儡。张臻妙、温奴哥、真个强、没勃脐、小掉刀,筋骨上索杂手伎。浑身眼、李宗正、张哥、球杖锡弄。孙宽、孙十五、曾无党、高恕、李孝详,讲史。李訸、杨中立、张十一、徐明、赵世亨、贾九,小说。王颜喜、盖中宝、刘名广,散乐。张真奴,舞旋。杨望京,小儿相扑、杂剧、掉刀、蛮牌。董十五、赵七、曹保义、朱婆儿、没困驼、风僧哥、俎六弄,影戏。丁仪、瘦吉等,弄乔影戏。刘百禽,弄蚁。孔三传、耍秀才,诸宫调。毛详、霍伯丑,商谜。吴八儿,合生。张山人,说诨话。刘乔、河北子、帛遂、胡牛儿、达眼五、重明乔、骆驼儿、李敦等,杂班。外入孙三神鬼。霍四究,说《三分》。尹常卖,《五代史》。文八娘,叫果子。其馀不可胜数。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教坊钧容直,每遇旬休按乐,亦许人观看。每遇内宴前一月,教坊内勾集弟子小儿,习队舞,作乐杂剧节次。
娶妇
凡娶媳妇,先起草帖子,两家允许,然后起细帖子,序三代名讳,议亲人有服亲田产官职之类。次檐许口酒,以络盛酒瓶,装以大花八朵、罗绢生色或银胜八枚,又以花红缴檐上,谓之“缴檐红”,与女家。女家以淡水二瓶,活鱼三五个,箸一双,悉送在元酒瓶内,谓之“回鱼箸”。或下小定、大定,或相媳妇与不相。若相媳妇,即男家亲人或婆往女家看中,即以钗子插冠中,谓之“插钗子”;或不入意,即留一两端彩段,与之压惊,则此亲不谐矣。其媒人有数等,上等戴盖头,着紫背子,说官亲宫院恩泽;中等戴冠子,黄包髻背子,或只系裙手,把青凉伞儿,皆两人同行。下定了,即旦望媒人传语。遇节序,即以节物头面羊酒之类追女家,随家丰俭。女家多回巧作之类。次下财礼,次报成结日子。次过大礼,先一日或是日早下催妆冠帔花粉,女家回公裳花幞头之类。前一日女家先来挂帐,铺设房卧,谓之“铺房”。女家亲人有茶酒利市之类。至迎娶日,儿家以车子或花檐子发迎客引至女家门,女家管待迎客,与之彩段,作乐催妆上车檐,从人未肯起,炒咬利市,谓之“起檐子”,与了然后行。迎客先回至儿家门,从人及儿家人乞觅利市钱物花红等,谓之“拦门”。新妇下车子,有阴阳人执斗,内盛谷豆钱果草节等咒祝,望门而撒,小儿辈争拾之,谓之“撒谷豆”,俗云厌青羊等杀神也。新人下车檐,踏青布条或毡席,不得踏地,一人捧镜倒行,引新人跨鞍蓦草及秤上过,入门,于一室内当中悬帐,谓之“坐虚帐”;或只径入房中,坐于床上,亦谓之“坐富贵”。其送女客,急三盏而退,谓之“走送”。众客就筵三杯之后,婿具公裳花胜簇面,于中堂升一榻,上置椅子,谓之“高坐”,先媒氏请,次姨氏或妗氏请,各斟一杯饮之;次丈母请,方下坐。新人门额,用彩一段,碎裂其下,横抹挂之,婿入房,即众争扯小片而去,谓之“利市缴门红”。婿于床前请新妇出,二家各出彩段,绾一同心,谓之“牵巾”,男挂于笏,女搭于手,男倒行出,面皆相向,至家庙前参拜毕,女复倒行,扶入房讲拜,男女各争先后对拜毕,就床女向左,男向右坐,妇女以金钱彩果散掷,谓之“撒帐”。男左女右,留少头发,二家出匹段、钗子、木梳、头须之类,谓之“合髻”。然后用两盏以彩结连之,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酒”。饮讫掷盏,并花冠子于床下,盏一仰一合,俗云“大吉”,则众喜贺。然后掩帐讫。宫院中即亲随人抱女婿去,已下人家即行出房,参谢诸亲,复就饮酒。散后。次日五更,用一卓,盛镜台镜子于其上,望堂展拜,谓之“新妇拜堂”。次拜尊长亲戚,各有彩段巧作鞋袜等为献,谓之“赏贺”。尊长则复换一匹回之,谓之“答贺”。婿复参妇家,谓之“拜门”。有力能趣办,次日即往,谓之“复面拜门”,不然,三日七日皆可,赏贺亦如女家之礼。酒散,女家具鼓吹从物,迎婿还家,三日,女家送彩段油蜜注:“蜜”误刻“密”。蒸饼,谓之“蜜和油蒸饼”。其女家来作会,谓之“眗女”。七日,则取女归,或送彩段头面与之,谓之“洗头”。一月,则大会相庆,谓之“满月”。自此以后,礼数简矣。
育子
凡孕妇入月,于初一日父母家以银盆,或或彩画盆,盛粟秆一束,上以锦绣或生色帕覆盖之,上插花朵及通草,帖罗五男二女花样,用盘合装,送馒头,谓之“分痛”。并作眠羊、卧鹿羊、生果实,取其“眠卧”之义。并牙儿衣物籍等,谓之“催生”。就蓐分娩讫,人争送粟米炭醋之类。三日落脐炙。七日谓之“一腊”。至满月则生色及绷绣线,贵富家金银犀玉为之,并果子,大展洗儿会。亲宾盛集,煎香汤于盆中,下果子彩钱葱蒜等,用数丈彩绕之,名曰“围盆”。以钗子搅水,谓之“搅盆”。观者各撒钱于水中,谓之“添盆”。盆中枣子直立者,妇人争取食之,以为生男之征。浴儿毕,落胎发,遍谢坐客,抱牙儿入他人房,谓之“移窠”。生子百日,置会,谓之“百蒣”。至来岁生日,谓之“周蒣”,罗列盘盏于地,盛果木、饮食、官诰、笔研、筭秤等经卷针线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征兆,谓之“试蒣”。此小儿之盛礼也。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汉书
- 隋书
- 元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三十六计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