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文
1、《王维传》
维,字摩诘,太原人。九岁知属辞,〔属辞〕撰写诗文。工草隶,闲通娴,熟悉。音律。唐玄宗的弟弟岐王,喜欢与文士交往。重之。维将应举,岐王谓曰:子诗清越者,可录数篇,琵琶新声,能度一曲,同诣九公主第。维如其言。是日,诸伶拥维独奏,主问何名,曰:《郁轮袍》。〔《郁轮袍》〕琵琶曲名,相传是王维所作。因出诗卷。主曰:皆我习讽,〔习讽〕熟悉的、经常诵读的。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延于上座曰:京兆得此生为解头,〔解头〕即解元,,科举乡试第一名。荣哉!力荐之。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擢右拾遗,迁给事中。贼陷两京,驾出幸,维扈从〔扈从〕随从护驾。不及,为所禽,服药称喑病。〔喑病〕哑,口不能言。禄山爱其才,逼至洛阳供旧职,拘于普施寺。贼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合乐〕诸乐合奏。维痛悼赋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诗闻行在〔行在〕皇帝驻留的地方。所。贼平后,授伪官者皆定罪,独维得免。仕至尚书右丞。,维诗入妙品上上,画思亦然。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皆天机所到,非学而能。自为诗云: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后人评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信哉。客有以《按乐图》示维者,曰: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对曲果然。笃志〔笃志〕诚心。奉佛,蔬食素衣,丧妻不再娶,孤居三十年。别墅在蓝田县南辋川,亭馆相望。尝自写其景物奇胜,日与文士丘为、裴迪、崔兴宗游览赋诗,琴樽自乐。后表〔表〕上表。请舍宅以为寺。临终,作书辞亲友,,停笔而化。代宗访维文章,弟缙〔弟缙〕王维的弟弟王缙。集赋诗等十卷上之,今传于世。
【译文】
王维,字摩诘,太原人。九岁就能撰写诗文。尤其擅长草书隶书,娴熟音律。岐王非常看重他。王维将要参加科举考试,岐王对他说:你的诗清秀拔俗,可抄录几篇,配上琵琶新乐,能谱写一支曲子,我们一起到九公主府第。王维按照岐王的话去做。这一天,几个伶人簇拥王维独奏新谱的曲子,九公主问是什么曲名,王维回答说:这是《郁轮袍》。王维于是拿出诗卷。九公主说:这些都是我经常诵读的。我以为是古人之作,竟然是你的佳作啊!于是请王维到上座说:,京城能得到这个读书人作解元,实在荣幸啊!九公主因此全力推荐王维。开元十九年王维考取状元,提拔做右拾遗,不久升迁给事中。叛军攻陷长安洛阳,皇帝出逃,王维随从护驾,行程中掉队,被叛军擒获。他服药假装不能说话,但安禄山爱惜他的才华,他仍被逼迫至两京之一的东都洛阳任原来的职务,并被拘禁在普施寺。叛军在凝碧池设宴,全部召见梨园乐工合奏各种器乐。王维痛悼赋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诗在皇帝驻留的地方传诵。叛乱平定以后,凡是在叛军中任伪职的,朝廷都定了罪,只因皇上知道了王维在凝碧池吟诗所表露出的心迹,他才得以幸免。王维后来又官至尚书右丞。王维的诗被列入妙品上上等,他的画的构思也是这样。至于山水中的平旷深远的意境、云彩的情势、山石的颜色,都是他卓越的天赋才能达到的,并不是能学来的。他自己曾作诗道: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后世人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确实如此啊。有一个客人把《按乐图》给王维看,,王维说:这是《霓裳》第三叠最初的节拍。客人一对照原来的曲子,果真是这样。晚年,王维诚心信奉佛教,长期吃蔬菜,穿朴素衣服,死了妻子也不再娶,孤独地过了三十年。王维的别墅在蓝田县南面的辋川,亭馆相对。王维曾经描写那里的景物和奇特的风光,每天与丘为、裴迪、崔兴宗等文人学士游历览胜,写诗,弹琴饮酒,自得其乐。后来上表,请求把自己的住宅变为佛寺。临终前,写信辞别亲友,停下笔就坐化了。代宗寻求王维的文章,他的弟弟王缙将他的诗文编纂成集共十卷,,献给皇上,他的诗文至今流传于世。
2.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山东〕关于李白的籍贯,有很多说法,这是一说。人。母梦长庚星〔长庚星〕又称为太白金星。而诞,因以命之。〔因以命之〕因此就以此给李白起名字。命,命名。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天才赡逸〕他的天赋充盈,超越一般人。赡,充满。逸,超出、超越。名闻天下。喜纵横,击剑为任侠,〔任侠〕以侠义自任。任,承担、承受。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任城〕现山东济宁。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所业〕所写的。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清平调》〕唐玄宗与杨贵妃赏牡丹于沉香亭,曾召李白作《清平调》三首,谱入乐府。其二云:一枝浓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其中引用汉代赵飞燕故事,高力士以为李白以飞燕比杨玉环,写其夺宠。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沮〕阻止。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永王璘〕唐玄宗第十六子。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僚佐〕属官,属吏。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白晚节〔晚节〕晚年。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或云:白,凉武昭王暠〔暠〕音gāo。九世孙也。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仪礼
- 论语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别史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名贤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后汉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