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纪·周本纪第十一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姓郭氏,邢州尧山人也。父简,事晋为顺州刺史。 刘仁恭攻破顺州,简见杀,子威少孤,依潞州人常氏。潞州留后李继韬募勇敢士为 军卒,威年十八,以勇力应募。为人负气,好使酒,继韬特奇之。威尝游于市,市 有屠者,常以勇服其市人。威醉,呼屠者,使进几割肉,割不如法,叱之。屠者披 其腹示之曰:“尔勇者,能杀我乎?”威即前取刀刺杀之。一市皆惊,威颇自如。 为吏所执,继韬惜其勇,阴纵之使亡,已而复召置麾下。继韬叛晋附于梁,后庄宗 灭梁,继韬诛死,其麾下兵悉隶从马直,威以通书算补为军吏。好读《阃外春秋》, 略知兵法,后为侍卫军吏。汉高祖为侍卫亲军都虞候,尤亲爱之。后高祖所临镇, 尝以威从。契丹灭晋,汉高祖起兵太原,即皇帝位,拜威枢密副使。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皇帝郭威,邢州尧山人。父简,在晋当顺州刺史。刘仁恭攻破顺州,简被杀,子威年少成孤儿,依靠潞州人常氏。
乾祐元年正月,高祖疾大渐,以隐帝托威及史弘肇等。隐帝即位,拜威枢密使。 是岁三月,河中李守贞、永兴赵思绾、凤翔王景崇相次反,隐帝遣白文珂、郭从义、 常思等分讨之,久皆无功。隐帝谓威曰:“吾欲烦公可乎?”威对曰:“臣不敢请, 亦不敢辞,惟陛下命。”乃加拜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西督诸将。威居军中,延 见宾客,褒衣博带,及临阵行营,幅巾短后,与士卒无异;上所赐予,与诸将会射, 恣其所取,其余悉以分赐士卒,将士皆欢乐。威至河中,自栅其城东,思栅其南, 文珂栅其西,调五县丁二万人筑连垒以护三栅。诸将皆谓守贞穷寇,破在旦夕,不 宜劳人如此,威不听。已而守贞数出兵击坏连垒,威辄补之,守贞辄复出击,每出 必有亡失。久之,城中兵食俱尽,威曰:“可矣!”乃治攻具,为期日,四面攻之, 破其罗城,守贞与妻子自焚死,思绾、景崇相次降。
潞州留后李继韬募勇士为军卒,威十八岁,以勇力应募。为人争强好胜,酒后任性闹事,继韬特别奇怪和重视他。威曾在市上游玩,市里有个屠户,常常以勇气使市民佩服。威喝醉了酒,叫屠户割肉,屠户没按威说的办法割,威大声斥责,屠户拍着腹部说:“你勇敢,敢来杀我吗?”威立即取刀杀了他,市民都惊恐,威却跟平常一样。被吏捉拿,继韬珍惜他的勇敢,秘密放了,叫他逃跑,不久又召回部下。继韬叛晋归梁,后来庄宗灭梁,继韬被处死,部下兵隶属从马直,威因懂得书算升为军吏。喜欢读《阃外春秋》,略知兵法,后当侍卫军吏。汉高祖当侍卫亲军都虞候,特别亲近他,后来高祖每移镇,都叫威跟随。契丹灭晋,汉高祖起兵太原,即帝位,升威当枢密副使。
隐帝劳威以玉带,加检校太师兼侍中,威辞曰:“臣事先帝,见功臣多矣,未 尝以玉带赐之。”因言:“臣幸得率行伍,假汉威灵以破贼者,岂特臣之功,皆将 相之贤,有以安朝廷,抚内外,而馈饷以时,故臣得以专事征伐。”隐帝以威为贤, 于是悉召杨邠、史弘肇、苏逢吉、禹珪、窦贞固、王章等皆赐以玉带,威乃受。威 又推功大臣,请加爵赏,于是加贞固司空,逢吉司徒,禹珪、邠左右仆射。已而又 曰:“此特汉廷亲近之臣耳。汉诸宗室、天下方镇,外暨荆、浙、湖南,皆未及也。” 由是滥赏遍于天下。
乾祐元年(948)正月,高祖病重,以隐帝托付威和史弘肇等人。隐帝即位,升威为枢密使。当年三月,河中李守贞、永兴赵思绾、凤翔王景崇接连造反,隐帝派白文珂、郭从义、常思等分别讨伐,久而都无功。隐帝对威说“:我想请你出征可否?”威回答说:“臣不敢请求,也不敢推辞,听陛下的命令。”升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派他去督促诸将。
是冬,契丹寇边,威以枢密使北伐,至魏州,契丹遁。三年二月,师还。四月, 拜威鄴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仍以枢密使之镇。宰相苏逢吉以谓枢密使不可以籓 镇兼领,与史弘肇等固争。久之,卒以枢密使行,诏河北诸州皆听威节度。
威在军中,接见宾客时穿着宽宽的衣服、长长的带子,但到临阵行军作战,他穿短衣短巾,和士卒没有区别;上面赐给的东西由众将随便拿,余下的都分赐给士卒,将士都欢乐。
隐帝与李业等谋,已杀史弘肇等,诏镇宁军节度使李弘义杀侍卫步军指挥使王 殷于澶州,又诏侍卫马军指挥使郭崇杀威及宣徽使王峻于魏。诏书先至澶州,弘义 恐事不果,反以诏书示殷,殷与弘义遣人告威。已而诏杀威、峻使者亦驰骑至,威 匿诏书,召枢密使院吏魏仁浦谋于卧内。仁浦劝威反,教威倒用留守印,更为诏书, 诏威诛诸将校以激怒之,将校皆愤然效用。
威到河中,自己立栅在城东,常思栅在他的南边,文珂栅在他西边,调五县民工二万人筑垒连接三栅。诸将都认为守贞已是穷途末路很快就会攻破他,不应该如此劳民,威不听。不久守贞多次出兵击破连垒,威都及时修好。守贞再出攻击,每次都有伤亡。时间久了,城中兵粮都没有了,威说:“可大举进攻了!”制造攻城器具,约定日期,四面进攻,攻破外城,守贞与妻自焚而死,思绾、景崇相继投降。
十一月丁丑,威遂举兵渡河。隐帝遣开封尹侯益、保大军节度使张彦超、客省 使阎晋卿等率兵拒威,又遣内养脱觇威所向。脱为威所得,威乃附脱奏请缚李 业等送军中。隐帝得威奏,以示业等,业等皆言威反状已白,乃悉诛威家属于京师。 庚辰,威至滑州,义成军节度使宋延渥叛于汉来降。壬午,犯封丘。甲辰,及泰宁 军节度使慕容彦超战于刘子陂,彦超败,奔于兗州。郭允明反,弑隐帝于赵村。丙 戌,威入京师,纵火大掠。戊子,率百官朝太后于明德门,请立嗣君。太后下令: 文武百寮、六军将校,议择贤明,以承大统。庚寅,威率百官诣明德门,请立武宁 军节度使赟为嗣。遣太师冯道迎赟于徐州。辛卯,请太后临朝听政,以王峻为枢密 使,翰林学士、尚书兵部侍郎范质为副使。
隐帝用玉带奖赏郭威,加检校太师兼侍中,威推辞说:“我侍奉先帝,见的功臣很多,没见过用玉带赏赐的。”又说:“我侥幸能率军队,借汉威望攻破贼兵,这不仅是臣的功劳,也是将相们的贤能,能安定朝廷,抚慰内外,粮饷供应及时,所以臣能专心作战。”隐帝认为威很贤良,于是对杨..、史弘肇、苏逢吉、苏禹皀、窦贞固、王章等都赐给玉带,威才接受。威又把功劳推给大臣,请加爵赏,于是加贞固司空,逢吉司徒,禹皀、..为左、右仆射。不久又说“:这都是汉廷亲近的臣子啊!汉宗室、天下方镇、外暨荆、浙、湖南,都没赏到呀。”因此滥赏遍天下。
十二月甲午朔,威北伐契丹,军于滑州。癸丑,至澶州而旋。王峻遣郭崇以骑 七百逆刘赟于宋州,杀之,其将巩廷美、杨温为赟守徐州。戊午,次皋门,汉宰相 窦贞固、苏禹珪来劝进。庚申,太后制以威监国。
这一年冬天,契丹侵犯边境,威以枢密使北伐,到魏州,契丹逃遁。乾..三年(950)二月,回师。四月任命威当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仍当枢密使出镇。宰相苏逢吉认为藩镇不能兼当枢密使,史弘肇等坚持让郭威兼当。后来还是兼任枢密使出镇,下诏河北各州都听威节度。
广顺元年春正月丁卯,皇帝即位,大赦,改元,国号周。己巳,上汉太后尊号 曰昭圣皇太后。戊寅,汉刘崇自立于太原。己卯,冯道为中书令。二月辛丑,西州 回鹘使都督来。丁未,契丹兀欲遣使袅骨支来。癸丑,寒食,望祭于蒲池。丁巳, 尚书左丞田敏使于契丹。回鹘使摩尼来。三月甲戌,武宁军节度使王彦超克徐州。 夏四月甲午,立夫人董氏为德妃。五月辛未,追尊祖考为皇帝,妣为皇后:高祖璟 谥曰睿和,庙号信祖,祖妣张氏谥曰睿恭;曾祖谌谥曰明宪,庙号僖祖,祖妣申氏 谥曰明孝;祖蕴谥曰翼顺,庙号义祖,祖妣韩氏谥曰翼敬;考谥曰章肃,庙号庆祖, 妣王氏谥曰章德。六月辛亥,范质及户部侍郎判三司李穀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 平章事。窦贞固、苏禹珪罢。癸丑,范质参知枢密院事。丁巳,宣徽北院使翟光鄴 为枢密副使。秋七月戊寅,幸王峻第。八月壬寅,契丹来归赵莹之丧。冬十月丙午, 汉人来讨,攻自晋州。十一月,王峻及建雄军节度使王彦超拒之。十二月,慕容彦 超反。
隐帝与李业等谋划,已经杀了史弘肇等人,下诏叫镇宁军节度使李弘义杀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于澶州,又下诏叫侍卫马军指挥使郭崇杀威及宣徽使王峻于魏州。诏书先到澶州,弘义怕事情办不成,反而把诏书给王殷看,王殷和弘义派人告诉郭威。不久诏杀威,峻的使者也到了,威把诏书藏起来,召枢密使院吏魏仁浦入卧室商议。仁浦劝威造反,教威利用留守大印重新制造假诏书,诏威诛杀众将校来激怒大家,将校都很气愤,愿为郭威效力。
二年春正月甲子,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曹英为兗州行营都部署。庚午,高丽王昭 使其广评侍郎徐逢来。二月庚寅,府州防御使折德扆克岢岚军。三月丁巳朔,寒食, 望祭于郊。戊辰,内客省使郑仁诲为枢密副使,翟光鄴罢。夏五月庚申,东征,李 穀留守东都,郑仁诲为大内都点检。癸亥,次曹州,赦流罪以下囚。乙亥,克兗州。 壬午,赦兗州。六月乙酉朔,幸曲阜,祠孔子。庚子,至自兗州。秋九月乙丑,太 仆少卿王演使于高丽。契丹寇边。
十一月十四日,威率兵渡河,隐帝派开封尹侯益、保大军节度使张彦超、客省使阎尽卿等率兵抗拒郭威,又派内养龙马脱侦察威的动向。龙马脱被威军抓住,威叫脱奏请皇帝把李业等人缚送军中。隐帝拿着郭威奏章给李业等人看,业等都说郭威的反状已明,就把郭威在京的家属全部杀死。十七日威至滑州,义成军节度使宋延渥叛汉来降。十九日,进攻封丘。二十一日,在刘子陂战败泰宁军节度使慕容彦超,彦超逃奔兖州。郭允明反,弑隐帝于赵村。二十三日,威到京城,纵火大掠。二十五日率百官在明德门朝见太后,请求立嗣君。太后下令:文武百官、六军将校,商议选择贤明人才以继大统。二十七日,威率百官到明德门,请立武宁军节度使刘斌贝为嗣。派太师冯道到徐州去迎接斌贝。二十八日,请太后临朝听政,用王峻为枢密使,翰林学士、尚书兵部侍郎范质为副使。
三年春正月乙卯,麟州刺史杨重训叛于汉,来附。闰月丙戌,回鹘使独呈相温 来。二月甲子,贬王峻为商州司马。三月甲申,封荣为晋王。丙戌,郑仁诲罢。己 丑,棣州团练使王仁镐为左卫大将军、枢密副使。夏六月,大雨,水。秋七月,契 丹卢台军使张藏英来奔。九月,吐浑党富达等来。冬十月庚申,冯道为奉迎神主使。 十一月癸未,党项使吴帖磨五等来。十二月戊申,四庙神主至自西京,迎之于西郊, 祔于太庙。壬申,杀天雄军节度使王殷。乙亥,享于太庙。
十二月一日,威北伐契丹,驻军滑州。二十日,至澶州回师。王峻派郭崇率七百骑兵在宋州迎住刘斌贝把他杀掉,斌贝部将巩廷美、杨温守徐州。二十五日,到皋门,汉宰相窦贞固、苏禹皀来劝进。二十七日,太后下制用威为监国。
显德元年春正月丙子朔,有事于南郊,大赦,改元,群臣上尊号曰圣明文武仁 德皇帝。戊寅,罢鄴都。丙戌,镇宁军节度使郑仁诲为枢密使。壬辰,端明殿学士、 户部侍郎王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仁镐罢。是日,皇帝崩于滋德殿。
广顺元年(951)正月五日,郭威即帝位,大赦,改元,国号周。七日,上汉太后尊号曰昭圣皇太后。十六日,汉刘崇自立于太原。十七日,任冯道为中书令。二月九日,西州回鹘使都督来。十五日,契丹兀欲派使者马衣骨支来。二十一日,寒食节,望祭于蒲池。二十五日,派尚书左丞田敏出使契丹。回鹘使者摩尼来。三月十三日,武宁军节度使王彦超攻克徐州。四月三日,立夫人董氏为德妃。五月十日,追尊祖考为皇帝,妣为皇后:高祖王景谥曰睿和,庙号信祖,祖妣张氏谥曰睿恭;曾祖谌谥曰明宪,庙号僖祖,祖妣申氏谥曰明孝;祖蕴谥曰翼顺,庙号义祖,祖妣韩氏谥曰翼敬;考谥曰章肃,庙号庆祖,妣王氏谥曰章德。六月二十一日,任范质及户部侍郎判三司李..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窦贞固、苏禹皀罢相。二十三日,范质参知枢密院事。二十七日,任宣徽北院使翟光邺为枢密副使。七月十八日,到王峻家。八月十八日,契丹将晋相赵莹的尸体送回中原安葬。十月十八日,北汉军从晋州来讨伐。十一月,王峻及建雄军节度使王彦超去抵抗。十二月,慕容彦超反叛。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尔雅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隋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茶经
- 书目答问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避暑录话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