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书过程
清史稿是民国初年设立的清史馆编写的记述清代历史的未定稿。它按照历代封建「正史」的体例,也分为纪、志、表、传四部分,共五百三十六卷。清史馆由赵尔巽任馆长,先后参加编写的有柯劭忞等一百多人。一九一四年工作开始,至一九二七年大致完稿,历时十四年。
《清史稿》虽编成于辛亥革命以后,而编者却基本上还是站在清王朝的立场来写清史的。由于成于众手,彼此照应不够,完稿后又未经仔细核改,刊行时校对也不认真,是以体例不一,繁简失当,以至年月、事实、人名、地名的错误往往可见。对于编纂上的这些问题,编者也是有所了解的,因此《发刊缀言》中指出,此书仅仅是作为史稿披露,「乃大辂椎轮之先导,并非视为成书也」。
尽管此书存在错误和缺点,它根据的大部分材料如清实录、清代的国史列传、清会典和一些档案等,今天也可以见到,但编者把大量的资料汇集起来,初步作了整理,这就使读者能够得到比较详细系统的有关清代史事的素材。而且有些志和清末人物的列传,并非取材于常见的史料,当另有所本。因此,这部书仍有它的参考价值。
此书的刊印,是由袁金铠主持,金梁经办,于一九二八年出书,共印一千一百部。其中四百部由金梁运往东北发行,这批书我们称为「关外一次本」。后来清史馆的人发现金梁对原稿私自做了改动,他们不同意金梁的增删,于是把北京的存书又做了一些抽换,这批书通称「关内本」。以后东北又印过一次,内容也有所改动,我们称为「关外二次本」。这三种版本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一、全篇的增删。关内本删去关外一次本原有的张勋传、张彪附传,,康有为传,以及金梁所写的校刻记。关外二次本只删去关外一次本的张彪附传,抽掉公主表序和时宪志中的八缐对数表,增加了陈黉举、朱筠、翁方纲三传。
二、同一篇中内容改动。关内本抽换了关外一次本的艺文志序,删去志中易类书目六十四种,修改了劳乃宣、沈曾植的传论,改订了清史馆职名。关外二次本压缩了赵尔丰传。
民国三年,经民国国务院呈文,大总统袁世凯设清史馆,以赵尔巽为馆长,缪荃孙、柯劭忞等人为总纂,总领清史修撰工作,参与者先
后有一百余人,没有固定编制,人员由馆长聘用。如赵尔巽曾亲自拜访夏孙桐,请其出面任总纂。
清史馆内设有功课簿,记载馆员分工事宜,如柯劭忞撰《天文志》、《时宪志》。缪荃孙撰《儒林传》、《文苑传》、《土司传》。吴廷燮撰高宗、仁宗、宣宗、文宗、穆宗五朝《本纪》、《大臣年表》。吴士鉴撰《地理志》贵州、新疆各一卷、《宗室世系表》、《公主表》、《皇子世表》及《艺文志》初稿。章钰撰《忠义传》、《艺文志》定稿。金兆蕃撰太祖、太宗、顺治三朝列传及《列女传》。秦树声撰《地理志》直隶卷,王大钧撰嘉庆朝列传。,夏孙桐撰嘉庆、道光朝列传及《循吏传》、《艺术传》。田应璜撰《地理志》山西一卷。罗惇曧撰《交通志》,戴锡章撰《邦交志》。唐邦治撰《军机大臣年表》。王树楠撰咸丰、同治朝大臣传。叶尔恺撰《宗教志》,其中喇嘛教、基督教、回教各一卷。张采田撰《地理志》江苏卷、《刑法志》、《乐志》、《后妃传》。吴怀清撰《地理志》陕西一卷、《食货志》征榷卷。张书云撰《礼志》,补辑《舆服志》、《选举志》。俞陛云撰《兵志》与部分列传。,马其昶撰光宣朝臣工列传,修正《文苑传》。蓝钰撰《地理志》云南一卷。朱师辙有言:列传撰人甚多,在馆诸人,几人人皆有。以余论,虽以咸同列传为主,而康乾以来各朝,皆曾补撰。盖每朝皆出于众手,惟每朝有主体撰人;又重修整时,归何人为主,则其负责为多。
撰稿期间,往往须请人抄稿,第一次抄稿,由各人自觅书手缮写,按千字小洋一角,由馆计算。1920年编成初稿,1926年修订一次,到1927年大致完稿。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林公案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浮生六记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词源
- 牡丹亭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