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卷三十四
崔杨窦宗祝王
祝钦明别名文思,京兆始平人。父亲名綝,别名叔良,年轻时通晓先秦史籍,写了不少文章对诸子百家提出疑问和不同观点;他的学生张后胤做了高官后,向朝廷举荐了他,诏令论述政治、经义方面的问题,以优秀成绩被录用,在无极县尉的任上去世。
崔义玄,贝州武城人。隋大业乱,往见李密,密不用。河内贼黄君汉为密守柏 崖,义玄见群鼠度河,槊刃有华文,曰:“此王敦亡兆也。”因说君汉以城归,乃 拜君汉怀州刺史、行军总管,以义玄为司马。王世充将高毘寇河内,义玄击走之, 多下屯堡。君汉以所掠子女金帛分之,拒不受。以功封清丘县公。太宗讨世充,数 用其谋。东都平,转隰州都督府长史。贞观初,历左司郎中,兼韩王府长史,与王 友孟神庆志趣不同,而俱以介直任。
祝钦明参加明经科考试中选,任东台典仪。高宗永淳至武则天天授年间,又先后参加英才杰出、业奥“六经”等科考试中选,授予著作郎,任太子率更令。
永徽中,累迁婺州刺史。时睦州女子陈硕真举兵反。始,硕真自言仙去,与乡 邻辞诀,或告其诈,已而捕得,诏释不问。于是姻家章叔胤妄言硕真自天还,化为 男子,能役使鬼物,转相荧惑,用是能幻众。自称文佳皇帝,以叔胤为仆射,破睦 州,攻歙,残之,分遣其党围婺州。义玄发兵拒之,其徒争言硕真有神灵,犯其兵 辄灭宗,众凶惧不肯用。司功参军崔玄籍曰:“仗顺起兵,犹无成;此乃妖人,势 不持久。”义玄乃署玄籍先锋,而自统众继之。至下淮戍,擒其谍数十人。有星坠 贼营,义玄曰:“贼必亡。”诘朝奋击,左右有以盾鄣者,义玄曰:“刺史而有避 邪,谁肯死?”敕去之。由是众为用,斩首数百级,降其众万余。贼平,拜御史大 夫。
中宗李显退位当皇太子时,祝钦明兼任侍读,给太子讲授儒家经典,兼任弘文馆学士。中宗复位后,提拔为国子祭酒、同中书门下三品。后来升任礼部尚书,封为鲁国公,得到收纳三百户租税的实封。
义玄有章句学,先儒疑缪,或音故不通者,辄采诸家,条分节解,能是正之。 高宗诏与博士讨论《五经》义。
桓彦范、崔玄日韦、袁恕己、敬晖等人都跟着他学习《周礼》的主要内容,朝廷敬重他。因为隐瞒父母去世的日期,被御史中丞萧至忠弹劾,贬为申州刺史。后来调回朝廷任国子祭酒。
武氏为皇后,义玄赞帝决,又以后旨按长孙无忌等诛之。终蒲州刺史,年七十 一。赠幽州都督,谥曰贞。后持政,赠扬州大都督,赐其家实封户二百。
景龙三年(709),中宗准备到京城南郊祭祀天地,祝钦明和国子司业郭山恽暗中迎合韦皇后的心意,错误地建议说:“《周礼》把敬天神叫作祀,敬地神叫作祭,敬祖先叫作享。《大宗伯》篇说:祀天神,祭地..,享祖先,君主有缘故不亲自参加,就派人代理祭献。追师掌管王后的礼帽,准备参加祭祀。内司服掌管王后的..衣、衤俞狄、阙狄、鞠衣、展衣、缘衣这六种礼服,祭祀时就供她穿戴。还有宫中女官,凡有大祭祀活动,王后用酒祭奠祖先时她们就帮忙递送酒杯。这样看来,王后就应当协助君主祀天神、祭地..。郑玄声称:阙狄,这是王后协助君主举行小祭祀的礼服。小祭祀尚且需要王后助祭,何况是祭祀天地呢?阙狄以上,..衣、衤俞狄,这三种礼服都是用来协助祭祀的,可见..衣是用来协助大祭祀的。
子神基袭爵。神基,长寿中,为司宾卿、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为酷吏所构,流 岭南。中宗初,稍用为大理卿。
君主的祭服有两种:叫作先王衮冕,先公..冕。所以王后协助祭祀,也穿..衣祭先王,穿衤俞狄祭先公。这里没谈协助祭祀天地,是举个例子来说明全部规章制度,叫作举一反三。《春秋外传》说:‘郊外祭祀,天子亲自射所用的牛,王后亲自舂所用的稷。’女官王后参与祭礼,不只是主持祭祀祖先。《祭统》说:‘祭祀,必须夫妻亲自参加,以便警戒宫廷内外的官员。’鲁哀公询问孔子说‘:君主亲自迎亲,不是太隆重了吗?’孔子回答说:‘男女结婚,为先王传宗接代,永远当国家朝廷的主宰,您怎么说这样太隆重了呢?’由此可知皇后应当协助祭祀。我们请求按照经书的义理,制定礼仪规章。”
弟神庆,举明经,武后时,累迁莱州刺史。入朝,待制亿岁殿,奏事称旨。后 以历官有佳政,且其父于己有功,擢拜并州长史,谓曰:“并州,朕乡里,宿兵多, 前长史皆尚书为之,今授卿,宜知所以委重者。”乃亲为按行图,谋日而遣。神庆 始至,有诏改钱币法,州县布下,俄而物价踊昂,百贾惊扰,神庆质其非于朝,果 豪猾妄为之。后喜,下制褒美。初,州隔汾为东、西二城,神庆跨水联堞,合而一 之,省防御兵岁数千。神基既下狱,驰赴都告变,得召见,后出具狱示之,神庆为 申理,得减死,然用是贬歙州司马。
中宗虽然并不精明,还是疑惑不定,招见礼部官员咨询。这时太常博士唐绍、蒋钦绪回答说:“祝钦明引证的,都是祭祀祖先的礼仪,不是祭祀天地的规章。
长安中,累转礼部侍郎,数上疏陈时政。转太子右庶子,封魏县子。是时,突 厥使者入见,皇太子应朝,有司移文东宫召太子。神庆谏曰:“五品以上佩龟者, 盖防征召之诈,内出龟以合之,况太子乎?古者召太子用玉契,此诚重慎防萌之意, 不可不察。凡虑事于未萌之前,故长无悔吝之咎。今太子与陛下异宫,非朝朔望而 别唤者,请降墨敕玉契。”诏可。寻诏与詹事祝钦明更日侍读东宫。历司刑卿,劾 张昌宗狱,颇阔略不尽。神龙初,昌宗伏诛,坐流钦州,卒。五王得罪,缘昌宗被 流者皆诏原雪,赠神庆幽州都督。
北周、隋朝以前,没有皇后协助祭祀天地的先例。”中宗叫宰相们评议论证,唐绍、蒋钦绪又引荐博士彭景直一起评议说:“《周礼》所讲的祀、祭、享,都是同义词。《典瑞》说‘:两次献酒来“祀”地神。’《司几筵》说:‘摆设“祀”先王的席位。’《内宗》说‘:掌管宗庙的祭“祀”。’书传里说‘:圣人才能“享”天神。’‘春季、秋季祭祀天地,按时思念神灵。’这里就是把祀天称为‘享’天,享庙称为‘祭’庙的例证。
神庆子琳,明政事,开元中,与高仲舒同为中书舍人。侍中宋璟亲礼之,每所 访逮,尝曰:“古事问仲舒,今事问琳,尚何疑?”累迁太子少保。天宝二年卒, 秘书监潘肃闻之,泫然曰:“古遗爱也!”琳长子俨,谏议大夫。
礼仪家凡是称作大祭祀的,不仅仅是祭祀天神。《郁人》说:‘大祭祀,主管祭器的官员郁人和掌管行政区划的官员量人担任祭祀副职。’祭天是不用献酒的,那么宫中女官帮忙递送酒器,祭祀祖先也叫大祭祀。祝钦明根据《大宗伯》的职责,来断定皇后应当参加祭天地的礼仪。
其群从数十人,自兴宁里谒大明宫,冠盖驺哄相望。每岁时宴于家,以一榻置 笏,犹重积其上。琳与弟太子詹事珪、光禄卿瑶俱列棨戟,世号“三戟崔家”。开 元、天宝间,中外宗属无缌麻丧。初,玄宗每命相,皆先书其名,一日书琳等名, 覆以金瓯,会太子入,帝谓曰:“此宰相名,若自意之,谁乎?即中,且赐酒。” 太子曰:“非崔琳、卢从愿乎?”帝曰:“然。”赐太子酒。时两人有宰相望,帝 欲相之数矣,以族大,恐附离者众,卒不用。
据经典记载‘:凡是祀天神、祭地..、享祖先,带领办事人员占卜斋戒住所,检查洗涤祭品,督促洗涤祭器,察看烹煮牲畜的鼎锅,清点盛黍稷的玉器,拟订堂皇的名号。如果君主不参加祭祀活动,就派人代理他的职责。’从以上所举例证类推,是统称君主祭祀天地祖先。下边还讲:‘凡是大祭祀活动,王后不参加,就派人代理献酒。’只是王后祭祀祖先的一个例证而已。如果应当协助祭祀天地,就不会分述大祭、中祭、小祭。并且王族女儿、君主的外甥女儿主管的,都是帮忙王后祭祀祖先,没有帮助祭祀天地的说法。
杨再思,郑州原武人,第明经,为人佞而智。初,调玄武尉,使至京师,舍逆 旅,有盗窃其衣囊,再思遇之,盗窘谢。再思曰:“而苦贫,故至此。囊中檄无所 事,幸留,它物可持去。””初不为人言,但假贷以还。累迁天官员外郎,历左肃 政御史中丞。延载初,擢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兼左肃政御史大夫,封 郑县侯,迁内史。
如果王后协助祭祀天地,谁当她的助手呢?那么这里说的代理献酒是指祭祀祖先就明确得很。内司服管理的王后祭服,并无祭天的礼服。礼仪家说明道:‘王后不参与祭祀天地五岳,所以没有祭祀天地五岳的礼服。’又说‘:王后有五种大车,坐重翟陪同祭祀先王先公,坐厌翟陪同款待诸侯,坐安车早晚拜见君主,坐翟车采摘桑叶,坐辇车游乐饮宴。’根据这段记载,王后没有祭天的大车明确得很。这样看来,皇后协助君主祭祀天地,自古以来都没有这种事。”
居宰相十余年,阿匼取容,无所荐达。人主所不喜,毁之;所善,誉之。畏慎 足恭,未尝忤物。或曰:“公位尊,何自屈折?”答曰:“世路孔艰,直者先祸。 不尔,岂全吾躯?”于时水沴,闭坊门以禳。再思入朝,有车陷于泞,叱牛不前, 恚曰:“痴宰相不能和阴阳,而闭坊门,遣我艰于行!”再思遣吏谓曰:“汝牛自 弱,不得独责宰相。”
当时左仆射韦巨源帮助韦皇后挟制中宗,夺取政权,就帮忙祝钦明讲话,中宗终于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命令韦皇后主持第二轮进献仪式。叫来大臣李峤等人的女儿担任为韦皇后办祭祀事务的斋娘,帮助祭祀。郊祭结束后,诏令已婚斋娘的丈夫都提升官职。
张昌宗坐事,司刑少卿桓彦范劾免其官,昌宗诉诸朝,武后意申释之,问宰相: “昌宗于国有功乎?”再思曰:“昌宗为陛下治丹,饵而愈,此为有功。”后悦, 昌宗还官。自是天下贵彦范,贱再思。左补阙戴令言赋“两脚狐”以讥之,再思怒, 谪令言为长社令,士愈蚩噪。
当初,韦皇后嫁给中宗当女官,到宫廷进献食物,中宗和朝臣们饮宴,祝钦明自己说会跳八风舞,中宗同意他跳。祝钦明身体肥胖丑陋,蹲在地上摇着脑袋,鼓大眼睛,左顾右盼,中宗大声欢笑。吏部侍郎卢藏用叹惜说:“这种行为将《五经》的声誉败坏无余了!”睿宗景云初年,侍御史倪若冰弹劾说:“祝钦明、郭山恽等人是迂腐无用的儒生,行为恶劣,凭着谄媚奸巧扰乱法制改变规章,历代君主的传统,一下子就破坏丢弃了。如今我朝再次振兴,不应让小人留在朝廷,请把他们赶得远远的,来警戒不称职的朝臣。”于是把祝钦明贬为饶州刺史,郭山恽贬为括州刺史。祝钦明对于《五经》精通渊博,自己却因不孝获罪而被罢官,无法洗清名声,就奉承巴结韦皇后,希望重新任用,又因而获罪被赶出朝廷,各儒生都为此感到羞愧。后来改任洪州都督,调回朝廷任崇文馆学士,才死去。
易之兄司礼少卿同休,请公卿宴其寺,酒酣,戏曰:“公面似高丽。”再思欣 然,翦谷缀巾上,反披紫袍,为高丽舞,举动合节,满坐鄙笑。昌宗以姿貌亻幸, 再思每曰:“人言六郎似莲华,非也;正谓莲华似六郎耳。”其巧谀无耻类如此。 俄检校右庶子。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左传
- 仪礼
- 孝经
- 尔雅
- 公羊传
- 大学
- 子夏易传
- 匡谬正俗
- 明史
- 宋史
- 清史稿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庐山记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茶经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宣室志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释家
- 心经
- 知言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