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卷一百二十六
文艺上
杜审言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是晋朝征南将军杜预的后裔。考中进士,任隰城县尉,自恃才高,处世高傲而被人妒忌。苏味道为天官侍郎,杜审言参加考判,出来对别人说:“味道必死。”人们惊问原因,审言答说:“他见了我的判文,将要羞死。”又曾经对人说“:比起我的文章来,屈原、宋玉只能做衙官,比起我的书法来,王羲之只能做学生。”他的高傲狂妄可见一斑。
唐有天下三百年,文章无虑三变。高祖、太宗,大难始夷,沿江左余风,絺句 绘章,揣合低卬,故王、杨为之伯。玄宗好经术,群臣稍厌雕彖,索理致,崇雅 黜浮,气益雄浑,则燕、许擅其宗。是时,唐兴已百年,诸儒争自名家。大历、正 元间,美才辈出,擩哜道真,涵泳圣涯,于是韩愈倡之,柳宗元、李翱、皇甫湜等 和之,排逐百家,法度森严,抵轹晋、魏,上轧汉、周,唐之文完然为一王法,此 其极也。若侍从酬奉则李峤、宋之问、沈佺期、王维,制册则常衮、杨炎、陆贽、 权德舆、王仲舒、李德裕,言诗则杜甫、李白、元稹、白居易、刘禹锡,谲怪则李 贺、杜牧、李商隐,皆卓然以所长为一世冠,其可尚已。
调任洛阳县丞,因事获罪降为吉州司户参军。司马周季重、司户郭若讷陷以罪名,将他囚禁于狱,将要杀掉他。周季重等饮酒作乐,杜审言的儿子杜并年十三岁,藏刀于袖刺杀周季重于席上,左右的人杀死了杜并。周季重临死时说:“我不知道杜审言有这样的孝子,若讷有意害我。”杜审言被罢官,回洛阳。苏廷页哀伤杜并的孝烈,为他做墓志,刘允济写祭文。
然尝言之,夫子之门以文学为下科,何哉?盖天之付与,于君子小人无常分, 惟能者得之,故号一艺。自中智以还,恃以取败者有之,朋奸饰伪者有之,怨望讪 国者有之。若君子则不然,自能以功业行实光明于时,亦不一于立言而垂不腐,有 如不得试,固且阐绎优游,异不及排,怨不及诽,而不忘纳君于善,故可贵也。今 但取以文自名者为《文艺篇》,若韦应物、沈亚之、阎防、祖咏、薛能、郑谷等, 其类尚多,皆班班有文在人间,史家逸其行事,故弗得而述云。
后来,武后召见杜审言,将要任用他,问他说:“你高兴吗?”杜审言拜舞谢恩,武后令他赋《欢喜诗》,赞叹推重他的文才,任命为著作佐郎,又升任膳部员外郎。神龙初年,因与张易之勾结获罪,流放峰州。后入朝为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不久去世。大学士李峤等奏请加赠,追封为著作郎。
袁朗,其先雍州长安人。父枢,仕陈为尚书左仆射。朗在陈为秘书郎,江总尤 器之。后主闻其才,诏为《月赋》一篇,洒然无留思,后主曰:“谢庄不得独美于 前矣。”复诏为《芝草》、《嘉莲》二颂,叹赏尤厚。累迁太子洗马、德教殿学士。 陈亡入隋,历尚书仪曹郎。
当初,杜审言病重,宋之问、武平一等探病,杜审言答说:“很为命运小儿捉弄而受苦,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不过有我在,使各位久受压抑,现在快死了,固然大可慰藉,只是遗憾没见到能接替我的人。”青年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世人称为:“崔、李、苏、杜。”崔融去世时,杜审言为他服丧三月。
武德初,隐太子与秦王、齐王相倾,争致名臣以自助。太子有詹事李纲、窦轨、 庶子裴矩、郑善果、友贺德仁、洗马魏征、中舍人王珪、舍人徐师谟、率更令欧阳 询、典膳监任璨、直典书坊唐临、陇西公府祭酒韦挺、记室参军事庾抱、左领大都 督府长史唐宪;秦王有友于志宁、记室参军事房玄龄、虞世南、颜思鲁、谘议参军 事窦纶、萧景、兵曹杜如晦、铠曹褚遂良、士曹戴胄、阎立德、参军事薛元敬、蔡 允恭、主簿薛收、李道玄、典签苏干、文学姚思廉、褚亮、敦煌公府文学颜师古、 右元帅府司马萧瑀、行军元帅府长史屈突通、司马窦诞、天策府长史唐俭、司马封 伦、军谘祭酒苏世长、兵曹参军事杜淹、仓曹李守素、参军事颜相时;齐王有记室 参军事荣九思、户曹武士逸、典签裴宣俨,朗为文学。从父弟承序亦有名,王召为 文学馆学士。朗累封汝南县男,再转给事中。卒,太宗为废朝一日,谓高士廉曰: “朗任浅而性谨厚,使人悼惜。”诏给丧费,存问其家。
堂兄杜易简,九岁能写文章,长大后博学,为岑文本所器重。考中进士,任渭南县尉。咸亨初年,任殿中侍御史。曾在路上遇见吏部尚书李敬玄,不让道,敬玄恨他,召他担任考功员外郎以屈辱他。
朗远祖滂,为汉司徒。自滂至朗凡十二世,其间位司徒、司空者四世,淑、顗、 察皆死宋难,昂著节齐、梁。时朗自以中外人物为海内冠,虽琅邪王氏踵为公卿, 特以累朝佐命有功,鄙不为伍。
而侍郎裴行俭对敬玄不满,所以杜易简向皇上上书说敬玄之罪,李敬玄说:“襄阳小儿如此轻薄。”因而向皇上报告易简邪恶狡猾,高宗怒,贬杜易简为开州司马。
朗孙谊,神功中为苏州刺史。司马张沛者,侍中文瓘子,尝白谊曰:“州得一 长史,陇西李亶,天下甲门也。”谊曰:“夫门户者,历世名节为天下所高,老夫 是也。山东人尚婚媾,求禄利耳,至见危受命,则无人焉,何足尚邪?”沛大惭。
杜审言生子杜闲,杜闲生子杜甫。
承序为齐王元吉府学士,府废,补建昌令。治尚慈简,吏民怀德。高宗之为晋 王也,太宗崇选僚属,问梁、陈名臣子弟谁可者。岑文本曰:“昔陈亡,百司奔散, 有袁宪者,朝服立后主傍,白刃不避也。王世充篡隋,群臣表劝进,而宪子给事中 承家称疾不肯署。今其少子承序,风操清亮,无愧先烈。”帝乃召拜晋王友、兼侍 读,加弘文馆学士,卒。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文昌孝经
- 后汉书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围炉夜话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将苑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茶经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子不语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