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源流
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大戴礼记》共13卷。此条记载重见于唐代的书目和宋朝的官方书目提及一个10卷本,它一定是由于脱漏而有亡佚,然而,现存版本不足以说明这一特例。
刘熙大约在200年为《大戴礼记》作过注。据《隋书·经籍志》921页的注解可知,刘熙注已经失传,现存的注据说是仕于魏和北周的卢辩所作。由于此注未著录于隋唐的书目.由此推知,直至宋朝,它的正统性才被正式承认。
长期以来,人们假定此经最严重的毁损是在汉末和隋之间的某个时代。据郑玄《六艺论》记载,《大戴礼记》原有85篇,而现在的版本不超过39篇。据推测《隋书》著录的文本就已是如此。通行本卷1的第1篇被认定为第39篇;第2卷始于第46篇,而不是始于第43篇;第7卷始于第62篇,而非第61篇,全书结束于第81篇。可能总共有46篇较早编定的文本已经亡佚。
《隋书·经籍志》编撰之前,此经的某些部分就很可能已经失传,但是,《大戴礼记》是否就像现在版本的篇数显示的那样已遗失46篇,却让人怀疑。在隋朝,人们相信,《大戴礼记》85篇是《礼记》46篇的一个时代更早的本子。人们进一步假设,二者共有的46篇已从《大戴礼记》脱落。然而,在汉代书目中并没有任何可以证实二者之间有这种关系的证据。不仅如此,现存的《大戴礼记》有几篇的部分内容相重,却依然保留而未删除,因此,,《大戴礼记》的篇数可能受到了关于它与《礼记》有上述并无根据的联系的影响,由此才力图确定郑玄所说戴德传授的《记》八十五篇就是《大戴礼记》。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诗经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公羊传
- 中庸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宋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梁书
- 北齐书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高士传
- 万历野获编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官场现形记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大唐新语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