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辞传下·第八章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易经》这部书,是一部经世致用的学问,人生不可须臾疏远的,《易经》是以阴阳运行,互相推移变化的,故其道常常变迁,变动不拘于一爻一卦,如乾卦初九是潜龙,九二是见龙。还有阴阳六爻,外三爻为上,内三爻为下,更互变动,周流于六个爻位之间,从上位降至下位,由下位升向上位,上下没有经常不变的爻位,阳刚阴柔,互相变易,在另一卦爻时,解释又不同,不可固执于一种典常,唯有观其变化的所往,才能周明其道。《易经》至理,启示我们出入进退,内外往来都要合于法度,或在外以安边定国,匡齐天下,或在内以正心诚意修身养性,皆使我们知道戒惧谨慎,以免除灾祸。同时,明瞭忧患的原因,虽无师保在旁,却似父母在自己面前,不致有过越颠损。最初遵循辞义以揆度爻象和道理所在,就有经常的法则,可让我们恪遵不二了。易学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不是毫无根据的空谈,若非笃信易道的人,则道也不能凭虚而行的。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十三经
- 仪礼
- 孝经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读通鉴论
- 史通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李公案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唐摭言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