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恶扬善,执两用中
隐恶扬善,执两用中
【原文】
子日:“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1),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2)!”(第6章)
【注释】
(1)迩言,浅近的话。迩,近。(2)其斯以为舜乎,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其,语气词,表示推测。斯,这。“舜”字的本义是仁义盛明,所以孔子有此感叹。
【译文】
孔子说:“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欢向人问问题,又善于分析别人浅近话语里的含义。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过与不及两端的意见他都掌握,采纳适中的用于老百姓。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
【读解】
隐恶扬善,执两用中。
既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又是杰出的领导艺术。
要真正做到,当然得有非同一般的大智慧。
困难之一在于,要做到执两用中,不仅要有对于中庸之道的自觉意识,而且得有丰富的经验和过人的识见。
困难之二在于,要做到隐恶扬善,更得有博大的胸襟和宽容的气度。对于一般人来说,不隐你的善扬你的恶就算是谢天谢地了,岂敢奢望他隐你的恶而扬你的善!
如此看来,仅有大智慧都还不一定做得到隐恶扬善,还得有大仁义才行啊。
大智大仁的舜帝毕竟只有一个,不然的话,孔圣人又怎么会感叹又感叹呢?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诗经
- 左传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辽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政书
- 史通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洗冤集录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古画品录
- 园冶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薛仁贵征东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子
- 古文观止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郁离子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